[摘要] 9月初的中國土地市場密集地上演了一輪又一輪的土地爭奪戰(zhàn)。事實上,房地產市場從來都是一個地域性、區(qū)域性極強的特殊市場,一線城市的“地王”只能體現(xiàn)一線城市的供需特點,甚至只能體現(xiàn)地塊所在區(qū)域的市場價值。
9月初的中國土地市場密集地上演了一輪又一輪的土地爭奪戰(zhàn)。先是2日天津宅地單價“地王”出現(xiàn),兩天之后北京農展館“地王”即以創(chuàng)紀錄的7.3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出現(xiàn),緊接著,上海就誕生了總成交價高達217.7億元的新“地王”,而蘇杭兩市也開始上演土地爭奪戰(zhàn)……
一個又一個巨額數(shù)據不僅讓“小伙伴們都驚呆了”,更讓人們對未來的房地產市場走勢有了近乎一致的看法:地價這么個漲法,房價能不漲嗎?
事實上,早在兩個月前,“地王”就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經過上半年市場對新出臺的調控政策短暫消化后,從5月開始,土地市場就率先拉開了反彈的序幕。京、滬、穗等一線城市,高溢價成交的經營性用地頻頻出現(xiàn),與之相應的,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整體呈爆發(fā)式增長態(tài)勢。來自中原地產研究部的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今年1-7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達20151億元,同比增長49.4%。而根據目前各地披露的供地計劃,9月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南昌、濟南等多個城市都會有大宗地塊入市,土地市場迎來“井噴”。
土地市場高歌猛進的同時,全國房價似乎也在印證著這場“豪賭”的合理性。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7月份全國70個城市房價數(shù)據,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的房價同比漲幅全都超過10%,北京更是以接近20%的同比漲幅領跑全國。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真的又到了新一輪的上漲周期嗎?
其實在上周,除了“地王”頻現(xiàn),還有一條微博特別值得關注。在得知北京農展館地塊的樓面價拍出7.3萬元/平方米之后,王石在微博上評論稱:“精明的李嘉誠先生在賣北京、上海的物業(yè),這是一個信號,小心了!”
盡管現(xiàn)在無法從李嘉誠的拋售舉動得出樓市泡沫即將破滅的結論,但精明商人的套利離場還是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這世界上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
不過,這個道理在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面前顯得十分無力。過去20年間,無論是地方政府、房地產商,還是那些早下手的購房者,都從房地產市場上獲得了太大的回報。房產已經成為中國人心目中最保值、最具投資價值的資產。甚至“多套房產擁有者”這樣的標簽,成了中國人衡量“高富帥”與“白富美”的重要標準。
“的確,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但只要不接最后一棒,你就還是個有錢人”。巨大的市場慣性,養(yǎng)成了一種全民投機的樓市心態(tài);攥在手里幾個月就能升值的財富,也讓人們很愿意相信買房是最“理性”的投資方式。盡管在“地王”新聞不斷爆出的同時,還有無數(shù)“鬼城”存在,但房地產的既得利益者們似乎更愿意看到市場預期的“向好”,而不是金融風險的累積、購買能力的下降以及供需平衡的變化。
事實上,房地產市場從來都是一個地域性、區(qū)域性極強的特殊市場,一線城市的“地王”只能體現(xiàn)一線城市的供需特點,甚至只能體現(xiàn)地塊所在區(qū)域的市場價值。指望著這樣的新聞改變整個房地產市場的預期本身就是一種制造概念的“營銷”思維。
回顧曾經誕生過多個“地王”的2009年,當時創(chuàng)下一個又一個價格紀錄的地塊現(xiàn)在的回報率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暴利,而低于拍賣樓面價入市的情況在全國范圍內也經常發(fā)生。開發(fā)商們賺錢的方式與老百姓們算賬的方式是不同的,只看到樓面價就覺得“預期”在改變的人們應該知道,再值錢的地塊,開發(fā)商也大都會用分段開發(fā)的方式來進行,賠三年、賺兩年,而最后能不能賺錢,真的就在于購房人的“預期”能不能改變了。(羅宇凡、華曄迪)
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