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8 08:16:00 來源:搜狐娛樂
網(wǎng)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白巖松
易延友
近日,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易延友針對李某輪奸案在微博上說了句“強奸陪酒女也比強奸良家婦女危害性要小”,一時引起軒然大波。
白巖松針對此事在節(jié)目中發(fā)表評論稱:送易教授12個字,違反常識、突破底線、冒犯公眾;法律前人人平等,易的說法違反常識; 法律是最低道德底線,法律并沒對身份做界定,他的說法突破底線; 最要命的是冒犯公眾,冒犯公眾比虛假新聞傷害更嚴重。知識分子管好自己的嘴。
央視《新聞1+1》2013年7月17日播出《怎樣“公眾”?如何“知識分子”?》,以下為內容實錄:
《新聞1+1》2013年7月17日完成臺本
——怎樣“公眾”?如何“知識分子”?
(節(jié)目導視)
解說:
面對熱點事件,站在公共平臺,身份特殊的學者們,如何向公眾發(fā)出理性的、有影響力的聲音,《新聞1+1》今日關注理性、責任,公眾需要正能量。
評論員 白巖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今天有兩位清華大學有關的知識分子,從不同的角度,都在提醒我們,要關注同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個在眾生喧嘩的這個時代里頭,如何發(fā)出公共之聲,如何做一個稱職的知識分子。第一位,我現(xiàn)在想不談,因為一會兒想干干凈凈地提到她,這種干干凈凈地提到,其實就是一種尊重。我們先來說另一位,是清華大學法學院的一位教授,姓易,針對大家已經(jīng)非常知道的一個輪奸案,他在發(fā)出微博的時候,最后一句說了一個,即便強奸,強奸陪酒女,也要比強奸良家婦女危害更小,一時間一句話激起了千層浪,大家的反對聲音一下子就起來了,今天他道歉了。
解說:
一個人因為一句話,不到一天就迅速處在輿論的漩渦中,這樣的事昨天就發(fā)生在清華大學法院學,證據(jù)法研究中心主任易延友的身上。昨天下午一點,易延友在其微博,就近日一起倍受輿論關注的強奸案,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而在其微博最后,他如此寫到,即便是強奸,強奸陪酒女,也比強奸良家婦女危害性要小。此言一出,引來的是94000多條的評論,及82000多條的轉發(fā)。有人認為,法律面前應該人人平等,也有人認為,易延友的強奸論,不僅是對女性的侮辱,更是清華的《恥辱》
,而《人民日報》對此發(fā)表微博說,如果是陪酒女,強奸危害是否更小,廣泛爭議的背后,是公眾對司法公正的熱切期盼。
也許是因為聲勢浩大的網(wǎng)絡反映,易延友在這條微博發(fā)出一個小時之后,又發(fā)出了第二條微博,他說關于最后一句修正如下,強奸良家婦女比強奸陪酒女、陪舞女、三陪女、妓女危害性要大,然而這樣的修正顯然沒有平息人們的氣憤,從第一條微博發(fā)出至今的30多個小時里,關于易延友言論的討論,一直位列微博熱門話題排行榜前列,有數(shù)十萬的網(wǎng)友參與討論。在一個關于強奸陪酒女危害小的網(wǎng)絡調查中,表示不敢茍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強奸對象的品格身份,不應成為量刑依據(jù)的網(wǎng)友,占到92%。今天,當我們?yōu)g覽易延友所發(fā)布的所有微博,可以發(fā)現(xiàn),這位清華大學教授,一直都在關注一些社會公眾事件,也一直熱衷于探討一些法律問題,但都沒有像這次一樣,引起這么多的關注,而作為清華大學證據(jù)法研究中心主任,易延友有著頗豐的學術成果,已經(jīng)出版了十余本《刑事訴訟法》相關的書籍,還發(fā)表了許多與法律相關的論文及評論文章。今天下午,記者多次嘗試聯(lián)系易延友,但都沒有得到回應,但是在昨天下午3點34分,他發(fā)出了其最后一條微博,看了一下評論,不堪入目,網(wǎng)絡就是網(wǎng)絡,不能奢望可以成為理性對話的公共平臺,這也許表達出了他的某種無奈。今天下午2點左右,易延友刪除了其關于強奸論的所有微博,而在今天下午6點43分,他道歉了。
白巖松: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他的道歉的微博,“本人昨日微博言論確實欠妥,對由此引起的消極影響深感不安,特向各方致歉。”非常希望他的這個道歉,是發(fā)自內心真正意識到了,我真是做得不對,而不是說各方的壓力太大,而臨時的這樣一個公關的舉動。他的這個道歉的微博一發(fā)出來之后,會注意到底下的留言,相當多是一種原諒,我覺得這反映了人群當中的一種理性,不管你之前說得聲音如何讓我們反感,但是當你道歉了之后,接受你這樣的一種態(tài)度。
我們來看看他曾經(jīng)引起怎樣的反感,他的那句話說完了之后,做相關的調查,結果有92.6%的人說不敢茍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強奸對象的品格、身份,不應成為量刑的依據(jù)。接下來的時候,我們需要更理性一點,我們回到他最初發(fā)的微博上去,看看他的那幾條,其實最初他發(fā)的微博的時候,頭兩條非常對,替李某某的辯護律師說幾句,無罪辯護是他的權利是對的,不管公眾怎么說,引述海淀檢察官的說法,讓人做無罪辯護,天塌不下來。第二,對未成年人受特殊保護,律師發(fā)聲明要求大家遵守法律并無不當。所以您注意到,我們專門把這塊給虛化了,因為未成年人名字不該在這兒提及。但是請注意他的最后一句話,強調被害人為陪酒女,并不是說陪酒女就可以強奸,而是說陪酒女同意性行為的可能性更大。他也認為說,不是陪酒女就可以強奸,但是接下來他的這句話引發(fā)了92.6%人的不滿,即便是強奸,強奸陪酒女,也比強奸良家婦女的危害性要小,后來大家的聲音很大了之后,他做了一個修改,強奸良家婦女,比強奸陪酒女、陪舞女、三陪女、妓女危害性要大,我仔細對比,也看不出這兩個有本質上的區(qū)別,所以有了今天晚上他6點40多分的時候,這樣一個道歉,不過我們還需要更加理性,先不用情緒去進行評判,接下來要連線一位法律界的人士,聽一聽他的意見,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的院長,曲新久,曲院長您好。
曲新久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院長:
您好。
白巖松:
您怎么看待易教授的危害性的說法,在法律上對量刑有影響嗎?
曲新久:
他微博我是沒看的,因為平時我不看微博,因為在強奸罪當中,關于社會危害性,肯定是不考慮被害人身份,被害人身份只有一種是必須考慮的,法律要求考慮,如果是幼女,法律規(guī)定要從重處罰,社會危害性的判斷,在強奸罪當中,主要看他的手段、情節(jié)、后果,這些要素,這些因素去看,特別是看手段,像暴力的程度,什么樣的暴力,像威脅,威脅的內容,還有或者其他的,比如灌酒,什么樣的場景、場所,還有是否對身心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害,這些要素去判斷社會關系。因為法律上,在司法解釋當中,長期以來,特別強調要求司法人員注意,不能夠以被害人身份、作風的好壞,作為從重或者從輕的理由。
白巖松:
我再給您念一遍,他修改完了之后說,強奸良家婦女,比強奸陪酒女、陪舞女、三陪女、妓女危害性要大,符合法律精神嗎?
曲新久:
這個應該不太妥當,他可能因為過去有一種,我記得馬克吐溫有這種辯論技巧,也許是,也許他沒有認識問題的重要性,應該講的話也是不妥當?shù)摹?/p>
白巖松:
好,非常感謝曲院長給我們帶來的解釋。聽完了司法界人士曲院長的說法之后,回到當初我看到了他的這番話,包括修改之后的這句話的時候,我的感受,我給了他12個字,這12個字就是違反常識、突破底線、冒犯公眾。違反的是什么常識呢,大家知道經(jīng)過這么多年依法治國的熏陶,終于在中國人心里慢慢建立起這樣一種感受,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正在變成一種常識,多么珍貴的一種財富,但是這句說法就違反了這個常識。為什么說突破底線呢,我們仔細來研究,在法律上,法律并不是一個最高的道德的底線,而是最低的道德底線,它守著社會的最后這道層面,但是在法律上,并沒有說強奸賣淫女判三年,強奸陪酒女判六年,強奸良家婦女判無期,沒有,沒有身份的這樣的一個界定,所以突破了底線。但是累加在一起之后,最要命的是冒犯了公眾,那92.6%不認可這種說法的人,其實都受到了某種程度這樣一種傷害,在這兒要多說兩句,包括我這個職業(yè)在內,新聞,開始我們會覺得,在新聞里頭最糟糕的一種做法,一定是虛假新聞了,不,比如說在其他一些國家,都有這樣一種認定,排在第一位的,不是出現(xiàn)虛假新聞,對社會最大傷害的是冒犯,一旦你冒犯了社會,冒犯了公眾,要比虛假新聞帶來的傷害以及反過來,對你的這種憎惡程度,以及要處理的程度都要重,因此,易教授應該意識到自己的這番話是冒犯了公眾,但是,殺人不過頭點地,這是中國人的一個說法,但愿只是他沒有多去想,微博140個字,有時不讓我們的知識分子有一種深度的思考,這點要去更多地以此為戒,接下來,如果真正地發(fā)自內心地道歉了,改了,沒關系,過去了,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以及社會進步,需要的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當然,希望我們知識分子以后更加地去管好自己的嘴,如何去扮演一個知識分子的角色,為什么要這么說呢,因為在過去這幾年的時間里頭,不捍衛(wèi)常識的、突破底線的、冒犯公眾的知識分子的言論和文字,其實一點兒都不少,回頭看一下。
解說:
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專家教授的言行,影響甚大,特別是一些關于社會熱點事件。2009年,北大法學院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說,老上訪專業(yè)戶,我負責任地說,不說100%,至少99%以上精神有問題,都是偏執(zhí)性精神障礙,一句話引起軒然大波。隨后,發(fā)表致歉聲明說,他的語言表述不當,引起一些爭議和誤解,對此深表遺憾,但致歉聲明,并未對其具體言論做出解釋。2011年11月7號,北大中文系教授在微博上用三句粗口拒絕記者采訪,博文引起網(wǎng)友一片嘩然,對北大宣傳部回應稱,尚在調查中。幾年來,類似事情可謂時有發(fā)生,從“買房就是愛國”,到“大幅提高農藥化肥價格,讓農民用不起”。從“農民孩子最好不要上大學”,到“40歲掙不到4000萬就別來見我”,以及“一天吃六個膠囊,沒有吃掉多少鉻”,一句句雷人雷語層出不窮,一個個學者的言行,也引發(fā)了大家的不安。除了雷人雷雨,網(wǎng)絡時代還有一種現(xiàn)象值得關注,今年5月2號,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辦表示,有一些所謂大微賬號,以求辟謠、求證等方式,估計擴散謠言。大微慎言,其實早在2011年就被輿論關注,《中國青年報》2011年3月19號刊文指出,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名人微博理應承擔更大責任,他們在轉發(fā)一則涉及公共范疇的事實性消息時,就必須如履薄冰,盡量謹慎。如果說這些雷人雷語尚且在言論范疇內,而有些人則將言語升級到了行動。2012年9月18號,在北京的保釣游行活動中,因為觀點不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教授,毆打一位8旬老人,事后他承認,自己曾兩次扇該老人耳光,老人也有動手,并稱這個老人是漢奸,收拾他合情合理,同時還聲明,今后如果在游行隊伍中遇到這樣漢奸,該出手時我還會出手,犯了法的,我認罪伏法,但絕不認錯。
白巖松:
這些年來,很多我們非常熟悉的詞匯,正在變得生存危機,首先陣亡的是小姐,然后老師被泛濫化了,誰都叫老師,然后原來的賦予老師尊敬的詞謂,那種感受也正在減少。接下來,教授也不幸地遇難了。而現(xiàn)在知識分子,正在到了該寫“遺言”這樣的一個時刻了,為什么會這么說呢,非常讓人擔心,有人問你,你是知識分子嗎?回的話來說,你才是知識分子,你們全家都是知識分子,其實說到這一點的時候,內心隱隱地會疼,因為自己會認為,應該去走向一個好的知識分子這樣的道路,但是這些年,這個詞的確變得非常危險。我們來看一個調查,去年5月份的時候,一家媒體做了一個調查,這個調查叫“知識分子,你讓中國失望了嗎?”其中我們看看,近年來,你對知識分子的印象是在變好還是在變壞,變好8.9%,變壞70.4%,不好說20.8%。我們再來看,我覺得這個可以當成我們一面鏡子,來自己照一照,你對知識分子群體最不滿意的地方是什么,排得最多的是學術浮躁、急功近利,接下來是作風腐敗、趨炎附勢,再然后是脫離群眾、不接地氣,然后是高傲虛榮、死要面子等等等等,我覺得這些都可以當成鏡子去照照自己。也有人問我,你覺得知識分子應該是什么樣,我覺得知識分子如果用鳥去比,應該是啄木鳥,而不是喜鵲,為什么是啄木鳥呢,知識分子應該不管生活在怎樣的時代里頭,都應該以愛做最大的底色,然后永遠對現(xiàn)實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永遠期待明天變得更好,并且不被利益去所綁架,永遠做一個正方向的推動者,就像啄木鳥一樣,通過捯出樹上的蟲子,去維護樹以及整個森林的健康,而不是像喜鵲一樣,只是天天去說很多好聽的話,但是與森林的健康無益。我覺得老祖宗早在詩文里頭,給過一句最好的評論,中國的知識分子就應該這樣,哪句話呢?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說到這兒,可以當成一個隔斷了,接下來,讓我們干干凈凈地去提另外一位跟清華有關的人士,那就是清華的校友,楊絳先生。請允許我,稱她為先生,因為她和她的一家人,用歲月所積累下來的一種品格,在告訴我們,人格應該如何去建立,該怎樣跟一個時代保持關系,在誘惑與利益面前,又該如何做,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做一個讓人尊重的知識分子。
解說:
7次掌聲,10多分鐘的演講,3302名畢業(yè)生,今天上午清華大學本科生畢業(yè)典禮舉行,讓人意外的是,校長陳吉寧的演講中,談到為一個人過生日,而這個內容,竟然收獲了學生們最熱烈的掌聲。
清華大學校長 陳吉寧:
今天剛好也是清華老學長楊絳先生102歲生日,楊先生與清華同歲,走過了百年滄桑,歷盡了人生坎坷,卻始終保持著高貴、生動和優(yōu)雅的品質,把她的溫馨、溫暖和安寧傳遞給我們。前幾天我去看她,先生特意叮囑說,學校很忙,過生日時就不要來了,替她吃一碗長壽面就行。我提議,今天我們都去吃一碗長壽面,為我們的老學長賀壽。
解說:
今天,7月17號,當清華教授易延友的言論引起軒然大波時,一位無官無職非明星的世紀老人,卻因為過生日而被關注,眾多人為她獻上祝福,她——就是楊絳,今天是她的102歲生日。今天各大媒體也不吝版面,對這位婉言閉門謝客的老人表達敬意。楊絳先生不喜 熱鬧,今天的生日也沒有進行祝壽活動,但是低調的老人,卻高調地給社會送上了禮物?!度嗣裎膶W》出版社社長管士光透露,楊絳的稿費和著作權,已交給清華大學托管,成立基金,資助困難學生。據(jù)統(tǒng)計,楊絳夫妻兩人的版稅所得近1000萬人民幣,這項基金的名字“好讀書”,也代表了兩位先生的希望。
文學家 楊絳:
在錢鐘書的病床前邊,我們一起就商量好了一件事,就是說,將來我們要是有錢,我們要捐助一個獎學金,這個獎學金,就叫“好讀書獎學金”。
解說:
百歲壽辰,楊絳先生曾說要心靜如水,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然而這不代表對是非問題的失聲,因為5月,因為錢鐘書書信手稿拍賣問題,楊絳先生公開發(fā)表聲明反對,表示愿意訴諸法律途徑。在這個輿論多元化的社會,知識分子在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同時,該如何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有網(wǎng)站推出了大型調查,“知識分子,你讓中國失望了嗎”,數(shù)萬人參與,面對你認為知識分子應該具備哪些基本品行這一問題,對于調查者給出的排行順序時,正直、責任、博學、專業(yè)、務實、理性,而你對知識分子群體最不滿意的地方是什么,這一問題排在前三位的是,學術浮躁、作風腐敗、脫離群眾,值得注意的是,七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表示對知識分子的印象在逐漸變壞,這個幾萬人參與的調查,雖不能代表全部民意,但是也在真實傳遞著大家對知識分子的期望,他們應該怎樣擔當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最近,《人民日報》就提到了知識分子的責任問題,一個社會先知先覺階層的知識分子的精神追求,向世俗和世故下傾,整個社會的思想面目勢必“喜言通俗,惡稱大雅”。作為先知先覺的人群,作家和藝術家,要有勇氣、有才華,更要有情懷、有格調,沽名釣譽、追名逐利者請出列,渾渾噩噩、碌碌無為者也請走開。
白巖松:
我想在這里當然要祝楊絳先生102歲的生日快樂,但說句實話,我相信楊絳先生的生日,也不會過得非常快樂,翻翻她多年前的那本書,叫《我們仨》
,現(xiàn)在在我們仨當中,只剩下楊絳先生一個人了。但是慶幸的是,并且替她高興的是,依然有事在做,而且是活到老,學到老,并且奉獻到老。說到她,就不能不提到錢先生,其實真是有趣,在當下這個時代里頭,錢是最重要的關鍵詞了,但接下來請允許我講幾個知識分子,偏偏他們都姓錢的故事,一個是錢偉長,當初他是在無錫的錢家里頭出來的,文史方面極其優(yōu)秀,他1931年考進清華大學的時候,中文一百分,歷史一百分,陳寅恪先生希望他學歷史,朱自清、聞一多先生希望他學中文,但是第二天九一八事變爆發(fā)了,他要去學物理,他覺得只有造坦克,才能強這個國家,但是他的物理只考了15分,最后學校說,我給你一年的時間,如果你一年后70分就學物理系,否則回中文系去,但是畢業(yè)的時候,他是整個清華物理排名第一的人,后來成為中國的“力學之父”。接下來說另一位姓錢的,錢學森,也是“三錢”之一,與導彈有關的三錢之一,他在臨終之前問總理,關于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教育培養(yǎng)不出優(yōu)秀的人才來,我覺得錢老他在原子彈等等很多方面的貢獻,我們先不提,就這一句問號,都反映了知識分子這樣一種高貴的品性。接下來,說到楊絳先生他們家的這位錢老,我都姓錢了,我干嗎還喜歡錢呢,有人要去找他各種事的時候,他都保持距離,我覺得他們這一家人,也解決他們仨,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有很多種,他們代表的是其中一種,有的人是去反抗惡,比如說魯迅先生,代表的是中國知識分子脊梁的那一部分,但是另一種脊梁,看著不硬,好像很軟,但是他有另外一種硬度,他的特點是什么呢,也許不是直接去反抗惡,但是他擴大善,在擴大善的過程當中,如果人人都能擴大這種善,惡的空間不就留得越來越小嗎,我想今天在祝福楊絳先生生日快樂的同時,我們每一個人,包括自己在內,要去思考,這個時代該做一個什么樣的知識分子呢。不妨來看看,公眾的期待是什么,還是去年5月份媒體所做的調查,你認為知識分子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是在增大還是減小,真遺憾,選擇增大的是25.9%,而選擇減小的是55.6%,說不清的18.5%,每一個自許為知識分子的都應該看著這個數(shù)據(jù)臉紅一下。接下來看,如果你是知識分子,你會為自己所在的這個群體驕傲嗎?結果,認為會的是19.1%,認為不會的是67.1%。
我們當然要去思考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人,假如自己是知識分子,會選擇不會為身在這個群體里感到驕傲呢,當我們不喜歡一件事情的時候,就要去尋找它的病根是什么,如果發(fā)現(xiàn)了病根之后,接下來就應該去想辦法如何變得更健康,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應該更多的只是去指責別人,比如說今天我們去說易教授,明天去說其他的人,但是我們自己,究竟像我們反感的人那樣,是不是也在用他們的做法做很多的事情呢,還是我們自己都做得很好,每一個自許為中國知識分子的人,都應該想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最后再想一下,我們什么樣,中國就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