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被無數(shù)文人謳歌過的鄉(xiāng)村,城市有何魅力?現(xiàn)代都市的確有所謂“游手好閑”者,但是走出鄉(xiāng)村生活的平淡,來都市感受轟轟烈烈的生活又何嘗不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產(chǎn)生于工業(yè)文明的現(xiàn)代城市,提供的是萬花筒式的人文風光。在城市里,我們盡可以做一個本雅明所謂的“游手好閑者”,四下環(huán)顧,自由晃蕩,忘掉諸多文藝作品——尤其是旅游文字帶給城市的偏見。
長沙街景
在眾多中國城市中,長沙屬于標簽不那么鮮明的一個,既不火爆,也不小資,既不古樸,也不是各種后現(xiàn)代主義建筑的實驗場。這恰恰符合漫游者的心意,一切全憑自己定義,甚至無須定義。
漫游者的美好時代:
當謳歌鄉(xiāng)村生活在旅游圈里成為一種“政治正確”時,英國作家簡·莫里斯卻毫不掩飾她對城市生活的熱愛:“城市之于我,意味著希望。透過那開闊的原野,眺望遠處的城市,總會令人不由自主地加快腳步。越是遠離鄉(xiāng)村的城市,就越是值得期待,因為它能為你帶來一種異乎尋常的體驗。”不同于鄉(xiāng)村生活的千篇一律、波瀾不驚,莫里斯眼中的城市生活“隨時隨地都在變化”,“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新奇想法”。
18世紀中葉以來,工業(yè)革命促進了現(xiàn)代城市的蓬勃發(fā)展,城市之間的差異也愈加明顯,日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乃至性格。面對日新月異的城市,最享受的旅行方式,莫過于做一個本雅明筆下的“漫游者”,無所事事,又樂在其中,就連尋常街道也能因為建筑工藝的進步、生活方式的多樣化而成為充滿想象的舒適所在,“他靠在房屋外的墻壁上,就像一般的市民在家中的四壁里一樣安然自得。對他來說,閃閃發(fā)光的琺瑯商業(yè)招牌至少是墻壁上的點綴裝飾,不亞于一個有資產(chǎn)者的客廳里的一幅油畫。墻壁就是他墊筆記本的書桌;書報亭是他的圖書館;咖啡店的階梯是他工作之余向家里俯視的陽臺?!?/p>
長沙商業(yè)街的夜晚
長沙城市夜生活:
誠然,都市的喧囂令人生厭,但這也是讓生活保持熱鬧、豐富的代價。更何況,城市生活本是多元的,喧囂之外總不乏靜謐角落,可能是一條古樸的街道,或是一間空靈的小書店。相反,你很難在鄉(xiāng)村中找到城市才有的繁華。有趣的是,就像大多表達宮怨、閨怨的詩詞出自男人之手一樣,那些謳歌鄉(xiāng)野的文章也多半是由城里人寫就的。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边@句話不免被使用過度,可是用來形容今日的城市漫游,依然恰到好處。交通便捷程度的提升,使得我們有了更多去往他鄉(xiāng)的可能,特別是城市。城市漫游,也不再是少數(shù)思想家或文學家的專利,只要漫游者學會與城市進行各種“對話”,一樣會產(chǎn)生文化碰撞的火花。溫州、麗水、金華一帶的浙南城市,在許多人眼中是乏味的旅游目的地,缺乏古老的建筑、旖旎的風光,可是跟隨美國記者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漫游式的腳步,會發(fā)現(xiàn)這些地方同樣趣味盎然。誠如簡·莫里斯所言:“不帶目的,隨處走走”,是觀察世界的一種技巧。
漫游城市,不必抱有走遍每一個角落的野心。就像王子猷雪夜訪友一樣,目的地不是最重要的,甚至連行走的方式都無關宏旨,重要的是心境。若真能“乘興而行,興盡而返”,漫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何必見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