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而言,敦煌,是個不需要理由來說服自己去的地方。好比夢想,就從來不需要理由。
沒來這里之前,我一直在想象。想象著王道士發(fā)現(xiàn)卻沒能完好保護的藏經(jīng)洞;想象著曼舒廣袖的飛天在飄帶與衣裙中凌空上演的愛情傳說;想象著狂沙中的孤煙落日以及風(fēng)中飄零的駝鈴聲;想象著散落在拈花微笑的大佛肩頭紛飛的凌亂花瓣。
敦煌莫高窟
敦煌,這個有著厚重文化氣息名字的地方,就像是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一頭扎進歷史的漫漫黃沙,另一頭伸入每個人的夢想。關(guān)河冷落,大漠孤煙,千百年來,穿過歷史的走廊,敦煌在肆虐的狂沙中站出了自己獨有的姿態(tài),堅強,神秘,不嫵媚奔放,卻吸引著無數(shù)人想要靠近。走近它,依稀能聽見輝煌與失落交織的文化音符,窺視到歷史與現(xiàn)實疊加的璀璨星空;循著它,我們便走進了一方靈魂與美學(xué)集結(jié)的心靈圣地,一處厚重與靈動交融的藝術(shù)殿堂,一個欲望與信仰輝映的精神家園,一場醉了千年也不愿醒來的大夢。
沙漠
有人說,敦煌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更是一個精神坐標(biāo),一處文化高地。因為銘刻了太多的民族文化記憶,敦煌幾乎成了一種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背起的行囊,裝載著太多的問題,千里迢迢,來敦煌尋找著答案。45000平方米的壁畫,2000尊雕像,單單是這些數(shù)字,就會在心中留下一個迷,迷惑在那遙遠的地方,在那遙遠歷史長流中,會留下怎樣的一個敦煌。
夢之絢爛
精美的雕刻
敦煌的刻石文化歷史悠久,成果輝煌。自樂尊和尚云游到敦煌,看到三危山金光萬道,狀若千佛,感悟到這里是佛光寶地,并于前秦建元二年在鳴沙山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佛窟之后,敦煌的刻石文化從此綿延不絕、常盛不衰。大到莫高窟的開鑿,小到每塊石碑的雕琢,無不體現(xiàn)出敦煌刻石文化的燦爛輝煌和藝術(shù)魅力。
沙漠壯觀的日落
莫高窟地處絲綢之路的一個戰(zhàn)略要點。它不僅是東西方貿(mào)易的中轉(zhuǎn)站,同時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識的交匯處。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這里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石窟南北長1600余米,上下共五層,最高處達50米?,F(xiàn)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飛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規(guī)模宏大,內(nèi)容豐富,歷史悠久,與山西云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藝術(shù)寶庫”。(文/ 李穎,圖/頡子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