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wǎng)開封訊(崔學慶 姚琳瓊)2016年,河南大學建校百年。走進這所百年學府,隨處呈遞“金名片”:頗有掌故的貢院碑、匠心獨運的大禮堂、載史蘭臺的近代建筑群等黌宮圣殿,成為富于河大氣質(zhì)與神韻的“有形印記”。
另一種“無形印記”,同樣令人心儀神往。折光信仰的校訓、凝聚靈魂的校歌、叫響中原乃至全國的“鐵塔牌”烙印等,都成為光韻璀璨的文化瑰寶。在這些“有形印記”“無形印記”的陶冶、滋養(yǎng)下,“文明之花”在河大園里生根了、發(fā)芽了、開花了、長大了,最終織就成“一樹花開”的馨香畫卷。
50個小橙帽深沉的愛
暮秋時節(jié),夕陽西下,幽雅別致的琴鍵樓旁,余暉映紅的湖面在微風吹佛下波光粼粼,美不勝收。此時,正值下班、放學高峰期,盡管人來人往、車流如潮,卻是干凈整潔、清爽宜人。不少師生說,“與之前相比,這里變化太大了,景致美得令人不敢想象?!?/p>
不遠處,張運茂同學與3名頭戴小橙帽的小伙伴正忙碌而有序地“走、看、拍、評”,對亂貼亂停亂放、“臟、亂、差”等不文明現(xiàn)象進行監(jiān)督、勸告和教育。
張運茂,化學化工學院2014級研究生。2010年,他以高分考入我?;瘜W工程專業(yè),本科畢業(yè)后,因品學兼優(yōu)被推免留校讀研。頭戴小橙帽的小伙伴們是“校園文明觀察員”,今年5月份由校文明辦組建,兩個校區(qū)共計50名。
只因?qū)W?!皭鄣纳畛痢?,張運茂對文明校園的建設“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在《河南大學文明觀察員招募公告》發(fā)布5分鐘后,他就關注到了信息,20分鐘后就向校文明辦遞交了報名表。
“作為河大一員,怎能不為學校的文明建設貢獻一份力量?”這是張運茂的肺腑之言,也是50個“小橙帽”的精神寫照。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無論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當空,都有“小橙帽”在校園里穿梭忙碌的身影。對于這群“小橙帽”來說,他們沒有美麗的誓言,沒有驚人的故事,卻是一直在“出實招、做實事”——撿拾一片垃圾、引導一次繞行、清理一個廣告、規(guī)范一次停車等,隨時隨地,不計回報,勇破“頑疾”,守護文明。
雨滴入土方潤物,千萬溪流聚成海。學校是“大家”,每個家庭成員的意識觀念、個人素質(zhì)、思想言行都影響著文明校園建設。做好全國文明單位建設工作,需要依靠每位師生的共同努力,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自覺養(yǎng)成文明習慣,提升文明素養(yǎng),并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
現(xiàn)如今,在“小橙帽”的愛護下,在“清潔校園 從我做起”文明新風的吹拂下,“文明之花”處處盛放。不管您走進哪個校區(qū),都能看見喜人變化——景美、人美、思想美,仿佛每一株小草都會說話,每一堵墻壁都充滿睿智,每一個宣傳欄都成為一面鏡鑒。
李申申的春天
當前,高校的“魂魄”是什么?
在我校教育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李申申教授看來,是支撐中華民族獨特精神世界的“道”,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陽春三月,校園里的花兒開得絢麗爛漫。3月27日,以李申申為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重大招標課題《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研究》順利通過開題。
這是李申申在科研上厚積薄發(fā)的“春天”,也是我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春天”。
李申申說,能獲批此項重大課題,除了自身多年的文化積淀、理論研究與豐富實踐,更重要的是依托于河大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得益于師生們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樹立新風尚的實踐養(yǎng)成。
李申申的看法很精辟,“長期以來,我校凝聚了一批‘超凡脫俗’的優(yōu)秀教師隊伍?!彼J為,“超凡脫俗”不僅在于深厚的學術功底、執(zhí)著的學術追求,還需有更高的道德境界、更完美的人格修養(yǎng),能夠?qū)W術研究同育人使命密切相聯(lián),追求學術的本真、育人的本真。
課堂上,這批“超凡脫俗”的優(yōu)秀教師,運用“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之施教藝術,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當代世界先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然地融入河大學子的思想深處、血脈之中,以文化成,涵育文明,最終收獲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之良好成效。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2016年,學校的各項育人工作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標”,從細微處見大,從生活中見真。
校黨委專門設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講堂”,現(xiàn)已開展十幾場,師生反響熱烈;
校園的道路兩旁、電梯間、電子屏等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宣傳標語及宣傳畫隨處可見;
各學院分別開展了“我為價值觀代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座”“日行一善”“圖說我們的價值觀”等活動,效果明顯;
“文明教工”“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優(yōu)秀共青團員”“青年崗位標兵”“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個人”等一批可親、可敬、可學的典型受到表彰,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標桿;
宣傳欄下,“乖,你看那個叔叔多光榮。叔叔告訴我們要愛勞動,當好人,做好事?!崩罾蠋煄е⒆由⒉綍r,總會說說關于“24字”的各類小故事。
……
執(zhí)著問“道”不畏艱,文明花開別樣紅。2014級武靜同學說:“看得多了,聽得多了,時間長了,‘24字’不僅僅是能言善道、入腦入心,更重要的是自覺自律,并踐之于行?!?/p>
張曉暉的柔軟心腸
“七尺硬漢,卻是一副柔軟心腸。帶著母親般不求回報的愛心,火車當腳,背包為翼,只為山區(qū)的貧困學子,只為那眼神中的渴望?!边@是2016年河南省慶祝第32個教師節(jié)暨“河南最美教師”頒獎典禮上的頒獎辭。
這個“七尺男兒”是張曉暉,我校外語學院德語教師。這份“柔軟心腸”,是他發(fā)起“母親助學金”的善心大愛。
曉暉的故事很久,久到要從2006年說起。10年前的12月6日,當?shù)弥粋€學生竟然用睡眠來抵抗饑餓時,他內(nèi)心無比酸楚。凌晨,他夜不能寐,率身垂范,在網(wǎng)上開始發(fā)起捐款活動,自此匯聚人間大愛。
曉暉的善舉很多,多到不勝枚舉。他先后30次支教助學,募資140余萬元,物資50余萬元,資助貧困生多達2000余人,募捐5000余冊圖書、4000余件衣物、5000余份文具,發(fā)起20支志愿支教團隊,關愛留守兒童、失獨老人、殘疾家庭。
曉暉的事跡很感人,每每讀來都是眼含熱淚。《那個名叫小狗的男孩》《帶著母親縫補的背包遠行的小女孩》《山區(qū)孩子凍傷的手》《我的學生,他輟學了》《跪在角落里的女孩》……這份如母親般沒有條件的愛,在渴求關懷的孩子們的心田里生根發(fā)芽,開出燦爛的花朵。
與此同時,廣大師生也在擴展、延續(xù)同樣的“善心善舉”。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學校現(xiàn)有3萬余名師生志愿者,每逢寒暑假期、雙休日、節(jié)慶日,廣大志愿者以服務民生、社會發(fā)展為內(nèi)容,深入到城鎮(zhèn)街區(qū)、居民院落、農(nóng)家住戶、田間地頭,開展多種富有實效的服務活動,播撒愛心,傳遞文明,贏得了廣泛的贊譽。
攜手同行多年,這份“無私的愛”一直存續(xù),從未消減半分。我們有理由堅信,張曉輝的“柔軟心腸”將在校園內(nèi)外傳承、流淌。
文明建設是河南大學的全局工作,也是“雙一流”創(chuàng)建的重要內(nèi)容。一年來,通過文明建設,學校人心凝聚,精神振奮,形成了強大的發(fā)展合力,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入選國家“111計劃”、 獲批中華優(yōu)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等亮點迭出,優(yōu)勢凸顯,為“雙一流”創(chuàng)建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與保障。 “這是最好的未來”。新百年,河南大學將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推動文明建設工作步入“新常態(tài)”,為爭創(chuàng)“雙一流”,為文明開封和文明河南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