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21日18:07 來源:澎湃新聞網
新行星運行軌道示意圖
自冥王星被“除名”后,太陽系就只有八大行星了,如今太陽系或重新出現第九大行星。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1月20日宣布,該校兩名科學家研究發(fā)現,有相當證據顯示在海王星之外的太陽系邊緣可能存在著一顆巨型氣態(tài)行星。這個暫被稱為“Planet X”的星體,質量約是地球的10倍,相當于冥王星質量的4500倍。它沿“奇怪的楕圓軌道”繞太陽運行,軌道與太陽平均距離比海王星的遠20倍,它環(huán)繞太陽一周需時1至2萬年。
最新一期的《天文物理期刊》上刊登了關于這一研究成果,科學家們表示這一遙遠但巨大的天體,其特征符合現有的行星定義。
但這一“震驚”天文學界的預測并沒有得到所有科學家的支持,美國宇航局首席科學家艾倫·斯托芬(Ellen Stofan)在接受BBC采訪時對“第九大行星”的預測表示質疑。
本月19日,夏威夷大學的泛星天文望遠鏡發(fā)現了這個來自銀河系別處的不明物體,并將它編號為A/2017 U1。這顆奇怪的“外星來客”目前正在穿越太陽系。但目前所有跡象都表明,它是有史以來人類在太陽系內發(fā)現的第一個來自太陽系以外的天體。
“賽丁泉”彗星與火星擦肩 或揭太陽系起源
“賽丁泉”彗星與火星擦肩 或揭太陽系起源
一張清晰的賽丁泉彗星和火星圖片,由Slooh拍攝。賽丁泉彗星來自太陽系邊緣的奧爾特星云,那里被稱為太陽系形成時期的“棄兒”,保留著太陽系形成初期的痕跡。
1月29日消息,天文學家發(fā)現目前為止宇宙中已知的最大太陽系。但其實,這顆行星不是沒有恒星,而是兩顆星體之間太過遙遠了——距離約為1兆公里之多。若將這1兆公里以我們太陽系的星體間距離來計算,大約是太陽與地球間距離的6900倍、太陽與冥王星之間距離的140倍。
2015年12月31日夜間至2016年1月1日凌晨,太陽系的“大個子”木星與曼妙的“月姑娘”近距離“對話”,上演了一幕浪漫的“星月童話”。
這是火星偵查軌道器在火星表面拍攝到的沉積物照片,某些地形顯示其曾被南北流向的液體侵蝕過。
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谷神星從小行星升級成矮行星,而把冥王星從太陽系第九大行星降級成矮行星。目前一個重點便是把多種療法混合搭配,比如聯合兩種新型免疫療法,或把一種免疫療法與一種靶向藥物、放射療法或化學療法結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開始深入探索太陽系,包括歐洲航天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內的機構都在太陽系多個星體周圍設置了航天器,以深入研究這些星體,了解太陽系。美國火星偵測軌道飛行器上拍攝到的火星上的好奇號探測車,圖左較暗部分為好奇號著陸位置,圖右較亮部分為好奇號2013年1月2日在火星的位置。
據外國媒體報道,天文學家們發(fā)現,運行在太陽系深處的一顆矮行星表面存在一個冰雪世界。根據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觀測數據,這顆小小的矮行星外形呈現拉長的橄欖球狀,并且其表面75%的面積反光特征和水冰一致。
(記者李文姬) 今天凌晨,嫦娥三號著陸器再次進入月夜休眠。記者從國防科工局了解,在第三月晝工作期,嫦娥三號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搭載的有效載荷重新開機,按計劃開展了科學探測工作。
記者14日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獲悉,嫦娥二號衛(wèi)星再次刷新我國深空探測最遠距離紀錄,達到7000萬公里。已成為我國首個人造太陽系小行星的嫦娥二號衛(wèi)星,目前狀態(tài)良好,正在繞日軌道上飛向更遠深空。
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共同社6月28日報道,美國宇航局于27日在《科學》雜志發(fā)表文章稱,1977年發(fā)射升空的探測機“航海家1號”已到達太陽系邊緣?!昂胶<?號”1977年發(fā)射升空,繼觀測木星、土星后,以飛向太陽系外為目標繼續(xù)航行。
在宇宙中飛行了36年之后,美國航天局“旅行者”1號探測器進入名為“磁場高速公路”的新區(qū)域,這里可能是太陽系最外圍的疆域,也是進入星際空間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