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04日07:41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制圖/鄭萌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吳軍
記者 宋曉珊
河南哪些縣市最有競爭力?近日,“2018中國縣域經濟創(chuàng)新發(fā)展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上發(fā)布了《2018年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及“縣域經濟100強(2018年)榜單”。河南有6個縣市上榜。
【榜單】
今年有6個縣市上榜
鄭州占5席
《2018年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發(fā)現,百強縣東多西少、強省強縣區(qū)域不均,東部占優(yōu)。百強縣東部地區(qū)占74席,中部地區(qū)占16席、西部地區(qū)占8席、東北地區(qū)有2席。江蘇、浙江、山東三省表現搶眼,分別占25席、22席和19席。
河南省以6個席位排名第四,分別是:新鄭(第49名)、滎陽(第52名)、鞏義(第59名)、新密(第62名)、登封(第83名)、禹州(第87名),其中禹州為新晉者。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河南6個百強縣中,鄭州占了5個。
和去年的榜單對比發(fā)現,今年上榜的縣市數量比去年多了一個。在2017年榜單和2016年榜單中,河南都只有5個縣市上榜。
【解讀】
禹州憑什么進入百強榜?
梳理往年數據發(fā)現,2017年河南省上榜百強的有5個,分別為:新鄭(第60名)、新密(第73名)、鞏義(第78名)、滎陽(第87名)、登封(第90名)。
禹州今年為啥能進入百強榜?
對此,省社科院原院長張占倉稱,2017年,禹州市GDP達647.4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居全省縣域經濟前列。其中,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同比增長9.7%,服務業(yè)增加值同比增長11.4%,結構優(yōu)化趨勢明顯,經濟發(fā)展活力充沛,綜合實力提升。這樣一來,禹州躍入全國百強縣在意料之中。
去年義馬退出,登封上位
二者區(qū)別在哪兒?
2017年與2016年的榜單相比,雖然數量同樣是5個,但有一個落榜,有一個新晉。
2016年河南上榜的縣市名單為:新鄭(第58名)、鞏義(第82名)、滎陽(第86名)、義馬(第88名)、新密(第95名)。
從名單可以看出,2016年時,義馬還以第88名位列百強縣,可是,到了2017年,卻落榜了,而與此同時,登封當年以第90名上榜。
義馬為何會落榜?登封為何會上榜?
張占倉稱,義馬市2016年GDP出現負增長,綜合經濟實力排隊明顯向后,所以就被擠出百強縣。而登封市這兩年均保持較快發(fā)展狀態(tài),2017年GDP達647.3億元,綜合實力明顯上升,在全國排位必然上升。
新鄭為何連續(xù)三年
穩(wěn)坐全省縣域經濟第一?
從連續(xù)3年的榜單可以看出,新鄭、鞏義、滎陽、新密年年都在榜上,這幾個縣市的優(yōu)勢在哪兒?
張占倉說,近幾年全國性產業(yè)結構調整速度加快,特別是國民經濟服務化趨勢顯著。凡是在這個過程中適應了這種發(fā)展趨勢,在穩(wěn)定工業(yè)發(fā)展的同時,主動加快服務業(yè)發(fā)展步伐,一般GDP增長就比較快,縣域經濟發(fā)展就保持良好態(tài)勢。這4個縣市基本上都屬于這種情況。
最值得一提的是新鄭,不但年年在全省排第一,在全國的位次也一直比較穩(wěn)定,而且相比之前兩年在全國58名、60名的位次,今年直接進入50強,位列第49位。新鄭的優(yōu)勢是什么?
河南商報記者從新鄭市統(tǒng)計局獲悉,2017年新鄭人均GDP為11.98萬元,而同一時間段鄭州人均GDP為9.31萬元,人均GDP超出鄭州一大截。
這一數據,在百強縣中亦屬翹楚。據了解,百強縣的人均GDP為10.6萬元,新鄭的人均GDP也超過了廣東、山東等發(fā)達省份。
漂亮的GDP數據背后是“精壯”的產業(yè)結構占比。新鄭市統(tǒng)計局一工作人員介紹說,2017年,新鄭一、二、三產業(yè)的比重分別是:2.8%、51.1%、46.1%。
張占倉分析認為,最近幾年,新鄭市開放發(fā)展力度較大,不斷改善營商環(huán)境,工業(yè)保持較快發(fā)展狀態(tài),服務業(yè)增長比較快,特別是金融業(yè)發(fā)展快,為地方經濟發(fā)展注入強大活力。2017年,GDP達730.9億元,同比增長7.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68.4億元,同比增長10.7%。因此,綜合經濟實力不僅持續(xù)排全省縣市第一位,而且在全國的位次明顯提升。新鄭發(fā)展之路,值得重視,值得各縣市認真學習與借鑒。
【鏈接】
據介紹,“縣域經濟100強榜單”考核了全國1897個縣級行政區(qū)(不包括市轄區(qū))。評價體系包括經濟實力、增長潛力、創(chuàng)新驅動、綠色發(fā)展等多方面指標。然后優(yōu)中選優(yōu),得出百強。除了考核、評價全面嚴謹,這份榜單的發(fā)布單位為賽迪顧問。
賽迪顧問是中國首家在香港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并在業(yè)內率先通過國際、國家質量管理與體系標準認證的現代咨詢企業(yè),直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研究院。
臺媒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fā)布的全球各地人均GDP,顯示臺灣人收入雖低于香港,但遠超日本和韓國,為全球第19位。據臺灣三立新聞網28日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購買力平價替代匯率折算人均GDP,結果臺灣人均GDP達5.2萬美元,排名全球第19,遠超日本的4.44萬美元(第31位)和韓國的4.14萬美元(第32位)。
集結專家學者智慧,獻策中心城市建設。12月4日,鄭州市召開《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行動綱要》前期重大課題研究專家評審會,來自省內外的十余名專家學者,圍繞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理論研究和規(guī)劃編制研究課題報告進行評審論證。
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下稱《綱要》),《綱要》指出,到2030年,“人民身體素質明顯增強,2030年人均預期預期壽命達到79.0歲,人均健康預期壽命顯著提高。
近日,社科院發(fā)布報告稱,中國成功跨過了中等偏高收入門檻,正式進入中等偏高收入國家行列。報告提出,整體而言,中國正處于工業(yè)化后期增長階段,成功跨過了中等偏高收入門檻,正式進入中等偏高收入國家行列。
目前我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省份,無論在居民社會保障,還是在居民收入分配方面,與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qū)仍有較大的差距。全國已經有10個省份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內蒙古、廣東、福建、遼寧和山東。
我們有信心在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之間,以及穩(wěn)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改革之間找到平衡點,使中國經濟行穩(wěn)致遠。(2月6日《鄭州晚報》) 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是一個量變指標,尤其是超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標志。
人均GDP上萬美元是一個重要的標志。廣東省統(tǒng)計局分析指出,從世界范圍看,2013年人均GDP在1萬美元以上的國家有65個,預計2014年有66個,如果把廣東作為一個經濟體參與排位,則目前廣東人均GDP約排在世界各經濟體第65位,達到世界平均水平,這標志著廣東經濟社會的整體發(fā)展已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
按照國際劃分標準,目前中國人均GDP已達6700多美元,確實進入到了中等偏高收入國家的行列。世界銀行公布的2008年收入分組標準為:人均國民總收入低于975美元為低收入國家,在976至3855美元之間為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在3856至11905美元之間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高于11906美元為高收入國家。
據日本共同社12月25日報道,日本內閣府25日宣布,2012年日本人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為4.6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8.23萬元),在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34個成員國中排名第十,較2011年的第14位有所上升。
尤其引起熱議的是,第一梯隊中的粵蘇競爭趨于白熱化,此前曾一度有聲音稱“江蘇將取代廣東成為經濟總量第一”。最終數據出爐,2012年廣東GDP達5.7萬億元,連續(xù)24年經濟總量位居全國首位;江蘇省為54058.2億元,成為國內第二個經濟總量突破5萬億元的省份。
根據2011年發(fā)布的最新《BP世界能源統(tǒng)計年鑒》顯示,自2000年以來10年間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增長了一倍多,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由2000年前的10.38億噸油當量上升到2010年的24.32億噸油當量。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5元,名義增長8.8%,比上年同期加快0.3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8%,扣除人口總量自然增長因素后的人均GDP增速約為6.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與GDP增長基本同步,快于人均GDP增速0.3個百分點。
2018年2月28日,省統(tǒng)計局和國家統(tǒng)計局河南調查總隊聯合發(fā)布的“2017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為我們解答了上述疑問。國有控股企業(yè)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25.4%,張富祿認為,這說明2017年我省的國有企業(yè)改革攻堅戰(zhàn)成效顯著,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符合河南實際、針對性強、效果明顯。
中新網記者梳理發(fā)現,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廣東、福建、遼寧、山東、內蒙古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上海、北京是2017年全國僅有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萬元俱樂部”的地區(qū);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2045.69元,屬于“4萬元俱樂部”的唯一成員。
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按照收入的來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