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上面三令五申,下面依舊置若罔聞?為什么政策明明對頭,下面就是頂著不干?為什么群眾期盼的惠民措施,到了下面就走了樣兒?
這些來自群眾的疑問,實際上不難回答,那就是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出了問題。 負責修建這“最后一公里”的,正是進行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市縣機關和基層單位。
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蘭考部分鄉(xiāng)、村黨員干部時也提到,為民服務,重在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時下,群眾形容一些地方,政策始終“走在路上”,服務始終“停在嘴上”,造成了“末梢腸梗阻”。讓群眾感覺辦事經常需要“兜圈子”、“繞彎子”;“一公里”跑下來,往往“跑斷腿、磨破嘴”。
事實上,“最后一公里”所存在的問題遠非這些。我們還能在某些地方看到推諉扯皮的逃避執(zhí)行,看到下有對策的歪曲執(zhí)行,看到形式主義的虛假執(zhí)行……諸如此類的 “執(zhí)行頑癥”,百姓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些變味的執(zhí)行,冷了群眾的心,泄了群眾氣。反觀幾十年前,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當縣委書記只有一年多,為什么能贏得那么衷心的愛戴與懷念?就因為他全心全意將“最后一公里”的“斷頭路”,打通成聯系群眾的“連心橋”。
“最后一公里”直接和群眾打交道,直接與群眾面對面。在這“一公里”內,每個服務環(huán)節(jié),每個服務“路段”,都直觀地反映有無“四風”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調研時強調,“大家要多思考如何把基層干部當好”,的確頗具深意。
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時提到,革命時期我們同敵人作斗爭,一刻也離不開老百姓的保護和支持,黨執(zhí)政了是不是能做到一刻也離不開老百姓?可以說,筑好“最后一公里”,既是對各級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蘭考重要講話精神成效的考驗,也是對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行實效的考驗。
?。|方今報首席評論員 李長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