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永信近照
每天都有大量游客涌來,探訪他們心目中的少林
這樣一個身處漩渦、爭議和風波當中的名寺方丈,他“心中的少林”究竟是什么樣子?他所做的一切究竟有著怎樣的思想支撐?
少林文化首次走入聯(lián)合國總部。美國時間10月9日,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攜少林文化代表團成員來到聯(lián)合國總部,展示少林功夫,宣揚少林文化。此行,釋永信率領36名武僧是來參加在洛杉磯舉行的首屆北美少林寺文化節(jié)。
社會輿論對僧人有著一些固有的看法,比如出家人好像就應該在深山老林里,守著青燈古佛一輩子和佛經(jīng)打交道,但釋永信顯然不是。他不但入世,而且十分積極。
8月中旬,記者去見釋永信時,少林寺正在舉辦2013年少林問禪之“機鋒辨禪”活動。釋永信給獲獎選手頒了獎。隨后,8月21日,他赴臺參加2013年國際供佛齋僧祈福法會,并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先生進行了會面;之后又受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之邀,參加9月1日開始的2013年國際軍樂節(jié)。
回國后不久,他又相繼在少林寺與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美國聯(lián)邦初審法院法官劉成威會面。期間又出席了第二屆“天地之中(嵩山)——華夏文明與世界文明論壇”。
這僅僅是他8月中旬到9月初不到一個月的日程,這還不包括沒有報道的諸多會見和活動。可以說,忙得不亦樂乎,而這,也恰恰是釋永信給外界的一個印象。有關(guān)他的一些謠言也不時被熱炒,他雖未回應,但又不得不面對。
為了少林寺的復興,釋永信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規(guī)的舉措,也因此招致了諸多的非議。但在他看來,所有的一切,只是為了少林寺發(fā)展的需要,是為了傳承禪武文化的需要,不是為了嘩眾取寵,也不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
這樣一個身處漩渦、爭議和風波當中的名寺方丈,他“心中的少林”究竟是什么樣子?他所做的一切究竟有著怎樣的思想支撐?
接受記者專訪時,釋永信剛剛處理完寺里的事務。此前,他正在為寺里收養(yǎng)的孤兒上學問題和當?shù)氐墓賳T們溝通,希望得到他們的理解和照顧。
到少林寺30多年來,一直和僧眾同吃同修
華商報:寺里收養(yǎng)了多少孤兒?釋永信:一百多個。這次有十幾個孤兒面臨著小學升初中就學的問題,希望當?shù)啬苷疹櫼幌?,給他們一個好的人生。
華商報:看來寺廟和社會不可能完全脫離。
釋永信:人不可能在真空中生活,社會是個大家庭,寺廟也是社會的一部分。對我們出家人來說,在精神上、道德上追求要高一些,但在生活上大眾一些。
華商報:方丈有工資嗎?
釋永信:我們注重的是修行,這方面看得很淡。我們不叫工資,也就是一些生活補貼或者叫單資,每月發(fā)幾百塊錢,包括我在內(nèi),用來買一些生活的必需品。
華商報:能講講你每天的生活嗎?釋永信:我到少林寺3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和僧眾同吃同修的習慣,生活很有規(guī)律。每天早上四五點就起床,從來都這樣,這是一種生活習慣。禪堂的禪師比我起得更早,三點多就起來了。起早起晚不能代表什么,只是為了讓自己保持一個心態(tài),精進的心態(tài),慈悲的心態(tài),始終不能怠懈。一日三餐也完全是素食。每天都會有兩個小時的打坐,堅持坐禪也是我的生活習慣。作為方丈,我還會有很多的應酬?,F(xiàn)在信眾多,眾生的愿也很多。我們也能理解,也希望傳遞一種正能量,(笑)但有時確實很難滿足。我們本來是為了各自的解脫才出家,但出家后還要為生活奔波,還要為眾生解惑,(笑)所以很辛苦,但要當成一種責任,一種修功德來做。除了外出開會,我多半時間都在禪堂坐禪、方丈室接待、大殿早晚課中度過。
少林功夫的最高境界是不動心
華商報:前不久的“天山武林大會”,我注意到少林寺并沒有派人參加。少林寺真的有72絕技嗎?
釋永信:少林功夫中有72種功法,也叫72藝。過去少林寺有一個比較大的幾千人僧團,練武的人很龐大,根據(jù)個人的愛好選擇一兩種來練,這樣能練得更好一些,就這樣產(chǎn)生了72種絕技的叫法。民國時期有過書,各種練法都有,其實常練的也就一二十種吧,其它好多功法都是相近的。
華商報:你會幾種?
釋永信:(笑)幾乎都練過,但都沒有練好過。學著也容易,練著也容易,但練好很難。
華商報:現(xiàn)在很多人對功夫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拳腳上。
釋永信:拳腳上的功夫只是禪修的一方面。不管是拳腳上的,還是其他方面,只要你做得很好,都代表一種功夫。建筑工人你的活很好,也是一種功夫。種地的你把地種好,這也是長年累月積累下來的功夫。用心去做,處處留心皆學問,處處留心皆智慧。在做的過程中,開智慧,見功夫。
華商報:你認為少林功夫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釋永信:是不動心,這就是禪定的境界。少林功夫和修禪有很大的關(guān)系,我們沒有那么多名利心,就是把它當成一種生活的方式,一種修行法門。幾十年如一日地練下去,我們相信對身體和精神上都會有好處。
其實誦經(jīng)、念佛、拜禪、習武……都是一種修禪,就看你發(fā)什么心。發(fā)什么心就會有什么結(jié)果,發(fā)心和結(jié)果是成正比的。當然,心底不用功,表面上做得再好也沒用,再作秀也沒用。
華商報:禪,在普通人看來挺神秘的,你所理解的禪是什么?
釋永信:我個人理解,禪就是修行人生活中的一種智慧,是一切眾生如何做人的普遍真理。
華商報:普通人修禪也要去禪堂坐禪嗎?
釋永信:達摩祖師來到中國之后,變了禪風,禪不再像傳統(tǒng)印度禪那樣,專門注重沉思冥坐,遠離人間苦修,而是把禪融入了生活里面,禪就是吃飯睡覺,禪就是生活。生活中隨處可以參禪,隨時都能夠獲得覺悟。這也就是中國禪和印度禪不同的地方。
我們講六根清凈,六根是眼、鼻、耳、舌、身、意,也就是我們?nèi)粘I畹幕A,就像樹的根部。從根本做起,就是從日常生活做起,就是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做起。其實也不是必須打拳、必須坐禪。你每天的日常生活,都是一種修行,就看你有沒有心去做。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