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一個給土地“看病”18年的人,會是什么樣兒?
站在葉縣農業(yè)技術推廣站農藝師童小聚面前,記者知道了答案:黝黑的皮膚,單薄的身板,消瘦的臉龐,還有年僅40卻已略顯佝僂的脊梁。
18年后,那些被巡診“把脈”過的土地,又是什么樣兒?
葉邑鎮(zhèn)金灣村63歲的李旺老漢說:“俺家的8畝地,從起初收麥的5000多斤變成了現(xiàn)在的10000多斤。今年國家的保護收購價是一斤1塊零2分,而俺這兒能收到1塊1角錢,8畝地多了5000斤小麥,等于俺今年多掙了5500元咧?!?/p>
這就是答案。
5月31日下午,在葉縣葉邑鎮(zhèn)萬畝高產示范方里,金色的麥浪在陣陣微風吹拂下,發(fā)出簌簌的聲響。
走進地頭,童小聚捧起一把泥土說:“不同的地塊就像不同的人,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是完全不一樣的。像這塊地,氮肥量足,需要適量補充磷肥和鉀肥?!?/p>
不僅這塊示范田,全縣18個鄉(xiāng)鎮(zhèn)580個行政村所有地塊的土壤類型、質地、前茬作用、施肥量包括降水,都裝在童小聚的心里。1995年,從豫南農專畢業(yè)的童小聚來到葉縣農業(yè)技術推廣站。18年間,作為一個土地“配方醫(yī)生”——即按配方給相應的土地施肥,他踏遍了葉縣120萬畝耕地。2010年,他抓住葉縣成為國家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縣的機會,給全縣所有耕地作了一次全面的“把脈問診”。
農機推廣站實驗室里,采樣回來的1516袋泥土樣本清楚地標明了各種元素含量。隨后,分發(fā)到家家戶戶的配方施肥建議卡,徹底打穿了農業(yè)實用技術到不了田間地頭的“棚架”。
“開始俺不信。像俺家,幾輩人土里刨食,還能不會種地?童技術員他們到俺家地里,手把手地教咋樣施肥,咋樣除草,咋樣治蟲,俺心里一直犯嘀咕。礙著面子,按他們教的試了試,結果麥收后一算賬,化肥少用了三成,麥子多收了三成。俺服了?!?李旺說。
去年一年,通過測土配方,葉縣93萬畝小麥減少化肥用量260多萬公斤。僅此一項,就為種地農民節(jié)約成本1362萬元,全縣因此增產節(jié)支高達1.19億元。
“科學種田產量高。去年我縣面積極少的丘陵山區(qū)因干旱減產,而平原地區(qū)增產,算總賬還是增產,糧食產量實現(xiàn)8連增。今年形勢更是喜人,大面積均衡增產已是定局?!比~縣農業(yè)局副局長馬先偉一臉欣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