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記者馬岳君本報實習生羅芬芬
14年前的8月20日,山西省希望工程辦公室收到一筆特殊的匯款,匯款者來自陽泉,署名為“公仆”,之后每年的8月20日,山西省希望工程都會收到這位“公仆”的匯款。2008年,在陽泉市公安局等多方努力下,山西省希望工程辦公室終于找到了“公仆”。他就是陽泉市公安局監(jiān)察支隊民警曾光明。
曾光明今年54歲,8月20日是他的生日,之所以選擇在這天捐款,是因為老曾擔心平時太忙忘記匯款,就索性把自己的生日定為匯款日。從1997年開始,老曾的捐款之路已走了14年,第一次老曾匯了50元,而他那時的工資每個月也只有400元。
當記者問他為什么要匿名捐款的時候,曾光明笑著說:“我就是個普通老百姓,別人有困難,我有能力就幫一幫,我覺得事做了就行,沒必要讓人知道。”
曾光明告訴記者,在向山西希望工程捐款時,他同時還向陽泉市見義勇為基金會、陽泉市希望辦、省引黃工程辦公室每家捐款50元。
在曾光明的辦公室和家里,記者看到了捐款票據(jù)。大致數(shù)了一下,總數(shù)超過300張。
說起捐助初衷,曾光明說:“剛開始是1996年,我看到中央臺播放的一個希望工程節(jié)目,很多孩子因貧窮不能上學(xué),尤其是看到一幅畫面:大眼睛的小女孩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于是就產(chǎn)生了捐款的想法:想著每月省點煙錢,就能捐助一點,幫助一些孩子?!?/p>
“只要我活著,還領(lǐng)著政府的工資,這個款就要堅持捐下去,只會增加,一分都不會少的!”采訪結(jié)束時,樸實的曾光明笑著告訴記者。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