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在鄭州,僅市區(qū)垃圾“生產量”就十分驚人,每日高達2800噸至2900噸,若逢重大節(jié)日會超過3000噸。這一組數據背后,催生出一個群體:“垃圾分揀工”——一個熟悉的陌生詞。為了生計,他們不得不“追腥逐臭”。今天,……
在鄭州,僅市區(qū)垃圾“生產量”就十分驚人,每日高達2800噸至2900噸,若逢重大節(jié)日會超過3000噸。這一組數據背后,催生出一個群體:“垃圾分揀工”——一個熟悉的陌生詞。為了生計,他們不得不“追腥逐臭”。今天,走近他們,全景展示他們的艱辛和小幸福。
有人說,只需要掏掏街頭的垃圾桶,就可以說出這座城市大概的生活。
作為回報,快速消費給城市帶來的除了可觀的GDP數字,還有城市周邊越來越龐大的垃圾山。
垃圾,正如一頭無人約束的猛獸,悄悄地吞噬我們的城市。
“盡管如此,面對誘惑的優(yōu)惠減價和不斷推陳出新的消費品,人們還是會忍不住掏出腰包。人總是只有遭遇困境之時才會學習反思,相反,在快感中只會不自覺放縱。”有人感慨。
穿著快成黑色的“白毛衣”,背著揀垃圾的大竹筐,臉上帶著笑,行走在泥濘的垃圾場。
媽媽隨手從垃圾山里“淘”來的帽子,就是孩子手里的玩具。
在鄭州,僅市區(qū)垃圾“生產量”就十分驚人,每日高達2800噸至2900噸,若逢重大節(jié)日會超過3000噸。
這一組數據背后,催生出一個群體:“垃圾分揀工”——一個熟悉的陌生詞。為了生計,他們不得不“追腥逐臭”。今天,本報走近他們,全景展示他們的艱辛和小幸福。
看完我們這一組報道后,您,還會亂丟垃圾嗎?
身處臟亂難聞的垃圾場,工作間隙,他們不忘互相逗趣兒。
鄭州。南四環(huán)與西四環(huán)銜接處。
一座約六米高的垃圾山,五顏六色地出現(xiàn)在環(huán)道交會處西南角的黃土地上,散發(fā)出強烈的腐臭。山頂處,幾十個身掛背簍的身影不斷重復著三個動作:彎腰、伸手、直腰。遠看,仿佛皮影戲里的人偶。
每天,踩在他們腳下的,是身旁這座省會城市600多萬人口所產生的大量的生活垃圾,混合著碎紙片、爛菜葉、水果皮、包裝紙。
每隔三四分鐘,就會有一輛垃圾車轟鳴而來,沖到山頂后,斗車傾起,塵土飛揚。掛著背簍的人們一擁而上,沒戴口罩的面孔,和頭上的毛線帽、手上的棉布手套、腳上污漬遍布的鞋子一樣,再次覆蓋上一層灰土。
他們麻利地拎出色彩斑斕的塑料袋,抖掉垃圾,再把袋子甩進身后的背簍。
“揀著個厚滴(的)嘍!”一聲得意的四川腔,中年男人把手中的厚塑料袋揚到頭頂。
“你的手氣老中!”是憨厚的河南話。
一串男女混雜的笑聲。
“汪汪汪!”見主人們聊得高興,兩只正在爭奪魚刺的黃狗,也發(fā)出助興的叫聲。
簍中漸滿,塑料袋被轉移到近一人高的大編織袋中,之后,會有車把它們拉下山,晾曬和二次分解后,會出售給回收企業(yè)。
鏟車隨著人們的腳步緩緩前行,將凹凸不平的垃圾堆碾壓平整,填埋封蓋。
“我們是垃圾分揀工,一多半來自四川,剩下的,來自河南省周口、商丘。我媽媽在這都十年了!”一個身穿迷彩服的四川小伙兒說,和他一起的30多名分揀工,以夫妻檔居多。年齡最大的五十多歲,年齡小的不過二十多歲。都是由老鄉(xiāng)介紹、親人引薦,來到這里以揀塑料垃圾謀生。
一個來自周口的老漢說,他一天揀的塑料袋能裝滿兩個大編織袋,約摸一百多斤,能賣30多元錢。
“我們這兒30多人,每天揀出來的塑料袋子、塑料瓶、包裝紙大概有六七噸吧?!绷硪粋€年輕人說。
一個頭戴紫色格子帽的“白毛衣”女工引人注目。從泥濘的垃圾堆里走過時,她總會用右手拎起自己黑黝黝的垃圾筐,臉上總是掛著微笑。那身姿、那表情,猶如一個走在泥濘小路上,怕雨水濺到自己心愛包包的姑娘。
“換身衣服,換個名牌包,形象一點不比T臺上的模特差?!庇腥碎_這個四川女的玩笑。
和其他人的拘謹不同,她爽朗地要求攝影記者為她和同伴拍張工作照。工友們見狀起哄:“她漂亮,給她多拍幾張?!?/p>
此時,一個小男孩跑上來找媽媽。怕孩子鬧人,穿紅條紋毛衣的媽媽一把抱起來,撿起一個從垃圾堆里“淘”出來的帽子,給他當玩具。一旁,兩個大姐則坐在垃圾堆上,吃起水果?!袄牙飹?,壞的地方都削掉了,可甜了?!?/p>
垃圾山下,鄭州市二七區(qū)侯寨鄉(xiāng)張李垌村東南,是一所由四排簡易平房和一塊塊垃圾晾曬場組成的大院子。
三四平方米的小屋內,黑暗潮濕。一張回收來的木床,占據了大部分的空間。廚房,是臨時搭建的窩棚,放著煤火和全家吃飯用的鍋碗瓢勺。
一陣喧嘩,垃圾山上的人們回來了。顧不上洗臉,女人脫下臟衣服,在水盆里洗凈手,鉆進廚房做飯去了。
晚上7點,是這里最熱鬧的時候。大些的孩子們從待了一天的學校里放學歸來。雖然父母一身污漬,但有的孩子還是一下?lián)涞綉牙铩?/p>
小院的房間里開始亮起昏黃的燈光,的炒菜聲不時傳來。有的孩子已經伏在屋門口的小木桌上做功課,有的玩起從垃圾中撿來的破爛癟氣的足球。年齡更小一點的孩子,則三五成群,在院子里追逐玩耍。
一叢叢的爐火,讓簡陋的小院充滿生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