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里的中國
“你最關心的經濟生活是什么?你最迫切的經濟需求是什么?你對目前生活的感覺是什么?……”這一系列問題都是央視經濟頻道《經濟生活大調查》所關心的。
在過去的七年,這項在全國具有較高影響力的經濟大調查活動,每年都發(fā)放10萬張調查問卷,依靠郵局的網點系統(tǒng)可以達到87%的回收率。連續(xù)七年調查中國百姓的經濟狀況和幸福感受,《經濟生活大調查》收獲了七年的數據,其反映的不光是民眾的經濟需求,也折射了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大勢。
就此,記者采訪了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tǒng)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
Q=《中國周刊》
A =姚景源
轉變經濟發(fā)展模式迫在眉睫
Q:我們關注到7年的《經濟生活大調查》里,民眾始終在關心的問題排在前三位的是:收入,房價,物價。七年里,這三個問題有一個明顯不同的發(fā)展狀況。譬如房價總體上是一個飆升的階段。物價也一直在漲。唯有民眾的收入,相比之下它的提升幅度并沒有跟上物價通脹的幅度。你怎么看?
A:這的確是個問題。應該說,在房價物價等方面,國家宏觀調控一直在把他們當做重要的調控內容。我一直認為,物價絕對不會進入全面通脹狀態(tài)。但對于收入問題老百姓一直不滿意。我的觀點是,物價漲不怕,關鍵是收入要跟上。比如說1988年、1994年那時候的價格上漲比現(xiàn)在高,但是那時候相應的收入上漲,而這兩年大家的收入增速慢了一些。我始終建議要把CPI作為大家增加收入的系數,比如物價上漲了4.9%,大家收入增長超過4.9%,這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去年十八大就把收入倍增當做問題提出來,提出到2020年收入倍增計劃,民眾的平均收入翻番。說明,政府還是了解民生需要什么。
Q:有一個數據說,民眾最想買什么,以前排前三名的都有汽車,新發(fā)布的2012年調查結果里,汽車第一次落到了前五名以后。這個結果對行業(yè)有什么指導意義?
A:這是一個信號,過去汽車行業(yè)有好的成就是建立在需求旺盛的基礎上。1978年,我們的汽車保有量是14萬9000輛,到去年是1927萬輛,成了世界上汽車第一大生產國。去年開始民眾的這種需求下降了。這恐怕是一個拐點。我們的汽車工業(yè)要想依靠數量增長求得發(fā)展這種模式到此為止。我們的增長模式,一定要從量的增長轉變到新的增長途徑,譬如,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央視經濟頻道的這項調查為汽車提供轉變增長方式提供了一個信號。
Q:過去幾年,經濟發(fā)展迅速,也開始遇到不同的問題,需要通過改變經濟發(fā)展模式來自救。其實,中國的整個制造業(yè)也都面臨同樣的問題。這是一個什么信號?
A:是這樣。經濟發(fā)展到現(xiàn)在,一方面我們的中國經濟結構存在問題,譬如,過度地依靠投資拉動經濟,過度地依靠出口拉動經濟,過度地依靠物質資源的投入拉動經濟的增長,反而是國內消費一直不足。這樣帶來的問題是,我們走了一條高能源、高消耗的經濟發(fā)展之路。環(huán)境受到了很大壓力?,F(xiàn)在大家對環(huán)境需求越來越大。有意思的是,去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們的民眾對旅游有了更多需求,而且是到國外旅游有了高的增幅。為什么呢?一個春節(jié),中國人在國外消費了5000多億元,但是國內消費還不足,這就帶給我們一個反思。我們的消費能力不足,不是真的沒有消費能力,而是與我們的消費環(huán)境不夠好有關系。同樣的東西,國外便宜,質量還好。國內,神舟九號都上天了,我們的奶粉卻解決不了信任。
改革的目標在拉動內需
Q:出路還在于滿足和拉動內需?
A: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總結了一條非常重要的經驗教訓,那就是,中國這么大一個經濟體,經濟增長的根本點不可能也不應該放在外部需求上,所以,我們提出了把擴大內需帶動中國經濟增長作為基本方針和基本原則。
過去,中國經濟增長長時間過多依賴出口、投資拉動,這會形成幾個問題。第一,投資具有兩重性,當投入的時候是創(chuàng)造需求拉動經濟,但一旦投資完成就變成了供給能力。一國長時間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必然形成大量生產供給能力,而消費卻沒有跟上來,產能過剩就會擺在面前。中國現(xiàn)在就是這種情況,鋼鐵、水泥……到處都是過剩,不過剩的行業(yè)很難找出來。第二,過去大量投資靠信貸,信貸又建立在貨幣增發(fā)的狀況下,所以,整個宏觀經濟始終潛在著金融風險。第三,國民收入可以分解成兩大塊,一塊是積累即投資,另一塊是消費。中國投資率逐年上升,導致消費率逐年下降。所以盡管通過投資拉動了經濟增長,但老百姓還是意見很大。
Q:你認為,目前,有什么好的拉動內需的方式?
A:首先是要讓消費者有錢,有錢是消費的基礎。十八大提出2020年收入倍增。同時,我們得解決分配不公問題。收入不公不僅表現(xiàn)在城鄉(xiāng)收入差距,也表現(xiàn)在壟斷行業(yè)和非壟斷行業(yè)分配不公。一般,電力金融石油行業(yè)會收入很高。如果你的所得是你的勞動所得也行,如果是憑借壟斷地位,這就是不公。所以政府提出要注重中低收入的增幅,限高,擴低。
其次,要讓民眾敢于花錢?,F(xiàn)在是我們有錢也不敢花,因為社會保障不健全。我們現(xiàn)在看病貴,房價高,上學難。有錢我不敢花,我得存銀行,給自己提供一份保障。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一方面消費上不去,另一方面,我們的銀行儲蓄還不斷增加。完善社會保障這是個大工程。
第三,要讓民眾放心花錢?!?·15”揭露那么多問題。大家不敢也不放心花錢買東西了,所以跑國外消費去了。打假要繼續(xù)。
第四,要方便花錢。為什么電子商務上的這么快呢,就是方便。擴大內需,我們還有很大空間,要從全方位改革。
Q:改革要有原則。你覺得這個原則和底線是什么?
A:和諧。就像十八大里提到的“美麗中國”。要發(fā)展,不是簡單的擴張,就像簡單地蓋大樓、修馬路,不是城市的擴張。改革要做的就是要轉變這種發(fā)展模式。我有一次到村里,走的時候,一看晚霞出來,籠罩著村莊,真美。難道城鎮(zhèn)化要消滅這種田園詩般的生活嗎?我不贊成。到歐洲看一看,人家的小城鎮(zhèn),哪一個歐洲的城鎮(zhèn)都能看出人家的文化、歷史、和諧,我覺得這點很重要。政府提出美麗中國,就是強調了這一點。改革無論發(fā)展到什么程度,保持可持續(xù)性都是根本。
經濟環(huán)境要寬松多元
Q:“經濟生活大調查”的結果顯示,有三成的人在2013年選擇不投資了。去年一年,股市不景氣,房地產不景氣,普通民眾對投資失去了信心。你有什么建議?
A:去年一年,資本市場是負增長,我們的股民是沒有賺到錢的,中國的資本市場對不住股民。我覺得中國的資本市場還是有希望的,要通過改革的辦法改善,要增加直接融資的機構。要為投資者拓展更寬廣的投資領域和渠道,要有更加多元化的投資方式。
去年盡管資本市場不如人意,但是我們在這個市場的改革深化還是在走。這點是值得肯定的。
Q:每年的《經濟生活大調查》也都會總結當年的經濟大事。我關注到2009年,就把國家整合煤炭行業(yè)作為一個調查的大事。關于“國進民退”和“國退民進”的言論諸多。你怎么看?
A:十八大報告其中有一段很重要,就是我們要做到各種所有制的企業(yè)都要能夠平等地來使用我們各種要素資源,我覺得這個重要,我跟很多民營企業(yè)家接觸,大家都很苦惱,我們不能使用各種要素資源。我認為我們十八大之后,中國的企業(yè),特別是民營企業(yè)將會有一個發(fā)展。
Q:我們也關注到“經濟生活大調查”里對于幸福感的調查結果也是區(qū)別于往年的。2012年,有47·9%的人覺得更幸福了。你覺得,經濟發(fā)展趨勢和民眾的幸福感有什么關系?
A:對幸福感的判斷有兩個比較。一個是縱向比,和自己的過去比。一個是橫向比,和別人比。如此一來,幸福感是一個很主觀的判斷。我覺得幸福不等于收入增加。但是,幸福還是需要收入增加的。
Q:對于經濟形勢的判斷,經濟學家們每年都有很多截然相反的觀點。就像去年。有人樂觀,有人絕望。對于2013年,你的判斷是怎樣的?
A:2013年,外部條件充滿不確定性,但是我覺得比去年要好。2013年我們經濟工作一定要把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結構調整放到一個更為重要的最基本的方針上。經濟工作會議有一句話,我們要尊重經濟規(guī)律。政策層面的條件要比之前好。到去年第四季度整個中國經濟增長有所回升,但是,也不能盲目樂觀,深層次的矛盾沒有解決。風險還是有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