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zyz玖玖资源站免费中文|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2020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真实夫妇视频普通话对白|

 新聞頻道 > 深度 > 正文

個人信息保護不僅僅是法律的事

2012-03-14 15:28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網(wǎng)



  我們都是“透明人”

  新車剛買到手,家住回龍觀的陳女士就接到自稱是“商務部個人汽車消費補貼中心”的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聲稱繳納手續(xù)費后就可以領取補貼。雖然張女士當場就識破了這是一個騙局,但騙子報出的個人信息全部正確,“到底是誰泄露了我的信息?”,張女士感到十分不解。

  和張女士有相同遭遇的人不在少數(shù)。近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07、08、09級數(shù)十名同學就遭遇了“被”辦卡,據(jù)反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們名下均冒出5張銀行卡。經(jīng)查詢,辦卡地點均為工商銀行河北保定七一支行。目前學校正在對此事開展調(diào)查。(新京報)

  銀行辦卡、醫(yī)院檢查、網(wǎng)上購物、報考招工、買火車票……生活中太多場合需要填報個人信息,姓名、住址、手機號碼、郵箱、身份證號碼……一應俱全。當這些個人信息得不到有效的保護時,再加上現(xiàn)代科技的日益發(fā)達,被無意泄露或惡意盜取的個人信息讓我們瞬間成了“透明人”,電話騙局、推銷產(chǎn)品、騷擾電話短息等“不速之客”經(jīng)常能精準地鎖定我們,攪得生活不得安寧。有調(diào)查顯示,中國88.8%的人曾因個人信息泄露遭遇困擾。

  倒賣個人信息是門“好生意”,受害者鮮有維權

  2011年8月5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宣判一起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案,包括三大電信公司員工在內(nèi)的23名被告因出售、非法提供、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而被判刑。這是迄今北京最大的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案件。(京華時報)據(jù)了解,此次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案件中,犯罪分子非法獲利十萬元。

   大成律師事務所的道日納律師對記者表示,按照國家法律,倒賣個人信息刑事犯罪情節(jié)非常嚴重(像上述案件),即大量盜取個人信息,憑借個人信息大量非法獲利,才會處以三年或三年以下的判刑。一般情況下,繳納一定數(shù)量的罰金就能逃避牢獄之災。換言之,個人信息泄露、倒賣的違法成本相對較低,較小的風險能獲取較大的報酬。這也是為什么倒賣個人信息成了新興的黑色產(chǎn)業(yè),越來越多的人不惜鋌而走險。

  同時,中國社科院2009年發(fā)布的“法治藍皮書”顯示,在個人信息曾被濫用的被調(diào)查者中,僅有4%左右的人進行過投訴或提起過訴訟。

  道日納律師認為,導致受害者在進行投訴、訴訟時遇到困難或不愿意投訴、提起訴訟的因素有:投訴、訴訟對象模糊。我們每個人在數(shù)不清的場合都要填寫個人信息,因此無法確定信息是被誰泄露,即使能確定,也無法確定向什么機構投訴或者以誰為對象提起訴訟;舉證困難,無法獲得有力的證據(jù)。個人信息通常情況下歸入到個人隱私類,個人隱私被泄露后侵害到名譽權才構成了民事訴訟。一般情況下,普通人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困擾并不足以構成民事訴訟。因此,個人信息泄露投訴、訴訟成本過高,受害者鮮有維權。

  據(jù)悉,早在2003年至2005年,我國就根據(jù)國內(nèi)需要和借鑒其他立法先進國家的經(jīng)驗,已研究完成了個人信息保護法專家建議稿。特別是2009年2月28日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七)中增設立了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嚴懲“國家機關、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yī)療”等單位工作人員非法泄露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

  但總體來看,我國現(xiàn)有涉及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規(guī)定,不僅過于原則、籠統(tǒng),缺乏可操作性,實用性不強,而且比較零散、缺乏系統(tǒng)性,同時還存在保護范圍狹窄,缺乏統(tǒng)一主管機構等不足。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孫桂華就專門遞交了“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制裁信息泄露者”議案,呼吁盡快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追究個人信息泄露者的法律責任。

  道日納律師認為,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出臺是一方面,不如先從涉及個人信息填寫的機構抓起,例如銀行、網(wǎng)店、4S店等等。用戶在填寫個人信息時,要求上述機構應該同時備有一份格式文本或者合同,上面詳細注明填寫的信息用于哪些用途,如果超過這些用途,該機構將會被追究責任,受害者將會獲得賠償??上У氖?,此前的種種公民個人信息泄露案中,很少看到相關機構因保護不力被追究的情形。在北京這起最大出售公民個人信息案中,有7名 “內(nèi)鬼”,有關電信企業(yè)也僅僅是表示要加強監(jiān)管。他們管理上的失職,是否該受到追究?

  個人信息保護任重道遠

  誠信,隱私保護意識缺失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其中最不能容忍的莫過于公權機構以公共利益為由肆意泄露公民隱私。日前,湖南公安廳官網(wǎng)泄露3000赴港人士私隱資料事件就在香港引起了軒然大波。湖南公安廳的疏忽恰恰說明我們社會極度缺乏隱私保護的意識,政府部門尚且如此,遑論普通人。

  個人信息被譽為21世紀最有價值的資源,它不但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jù),還可以被商業(yè)利用產(chǎn)生利潤。哪里有利益,哪里就可能發(fā)生侵害。獲取個人信息的機構應恪守誠信,不僅應努力做到不隨意泄露用戶個人信息,更應將保護用戶個人信息作為自己與生俱來的職責。

  只有社會不斷發(fā)展,隱私保護、誠信意識深入到每個人的骨髓,同時法制法規(guī)不斷健全,個人信息泄露才有可能不再發(fā)生。個人信息保護,我們還任重道遠。

責編:萬晴晴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娛樂圈男神女神當?shù)溃瑐€個生的個唇紅齒白傾國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為暑期檔頭一炮,其中隱藏著幾枚重磅炸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