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薪休假難落實并不是一個新問題。日前,有10個省份提出增設地方節(jié)假日的設想,不知此舉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難題。
帶薪休假是法律賦予每一位公民的權利,但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落空。幾乎每過幾年,我們的假期安排就要調整一番,之所以如此,毫無疑問,是因為此前的安排沒有解決相應的問題。調整假期往往將“長假期”裁剪成幾個“短假期”,或者將幾個“短假期”拼接為“長假期”,從而在時間的剪裁和配置上屢屢出現反復。調整的理想效果是:在一定長度的假期內,員工自由選擇休假,經濟發(fā)展不受影響,而且各地的旅游資源能夠得到逐步開發(fā)。換句話說,無論時間安排上如何調整,經濟的發(fā)展特別是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往往被擺在更為關鍵的位置。這并非是政策無視員工的個人訴求,而是因為,將假期問題轉化為旅游和經濟消費問題,在行政上更易于落實,如從流入旅游市場人數的變化就能判定多少人處于休假之中。
由于管理上將休假問題轉化為經濟問題更簡便易行,如何避免旅游資源在假期出行高峰不堪重負,如何化解人流過分集中對各項資源造成過分壓力,成為假期結構調整時最優(yōu)先考慮的問題,對假期不斷再分割就成為政府工作中不可逆轉的趨勢,而假期的過分零碎最終又使真正的出行變得不可能。進入新年之后,各地先后公布了采用2.5天假期的時間表,增設地方節(jié)假日,不同于以往簡單切割時間的做法,而是實質性地延長和增加了假期。它在設計上錯開“十一”等長假出行高峰,只是非常簡單地給人們增加了一點休息的時間,這點最難能可貴。增設地方節(jié)假日能否化解帶薪休假落實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見。
增設地方節(jié)假日,給人們提供了更多可支配時間,將節(jié)假日設置在傳統(tǒng)節(jié)日和紀念日,一定程度上還能刺激地方的旅游業(yè)發(fā)展。不過,上述種種只是為帶薪休假的落實提供了“可能”而已,至于這種“可能”能否轉化為“現實”,背后還牽涉到很多因素。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帶薪休假缺乏國家法律的強制性保障,不少員工往往被迫或自愿放棄這份權益。企業(yè)要求員工利用假期完成相應的工作,和地方政府希望利用假期出行創(chuàng)造更加豐厚的旅游收入,從經濟角度分析具有諸多一致性。既然在假期問題上有著如此分明的經濟利益博弈,放棄帶薪休假,當然也可能是一種符合經濟預算的選擇。
如果帶薪休假注定只是變相的消費,如果休假可以隨便接受或者拒絕,那么,再完善的假期安排、再豐富的假期資源也只能被浪費。企業(yè)和政府必須讓員工明白,帶薪休假是一件關乎“幸福感”的事情,它給予每個人休息的時間和空間,是為了保證員工的生活和工作更富有質量。在這個問題面前,不應該鼓勵“任勞任怨”的精神,對于企業(yè)架空帶薪休假的做法,政府應該嚴懲不貸甚至強制推動帶薪休假。
人不是機器,現代人在過分緊張的工作環(huán)境中由于得不到充分休息而罹患憂郁癥等病癥帶給經濟的創(chuàng)傷和損失,遠比想象中要嚴重得多。放棄“帶薪休假仍要發(fā)展經濟”的指揮棒,讓帶薪休假不僅僅是權利,還是義務,才能化解行政中的種種尷尬,才能充分發(fā)揮增設地方節(jié)假日等各類創(chuàng)見的功用。(施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