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92歲高齡的國家科技最高獎獲得者吳良鏞一手拄著拐杖,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一步步緩緩走上人民大會堂報告臺,堅持站著35分鐘講完了以《志存高遠身體力行》為題的報告,但放眼臺下,大批后排學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
92歲的老學者拄著拐杖作報告,臺下很多學生趴著睡覺。這樣的強烈反差,自然會激起如潮的輿論反應。僅憑著網(wǎng)上簡短的報道,和幾張現(xiàn)場圖片,坊間已經(jīng)激烈地爭論開來,議論之聲大抵分為兩派,一方認為這是一種走形式的活動,學生也許并非自愿而來,再加上可能報告內容枯燥,因此睡成一片并不為過;另一方則認為,面對92歲的老學者,年輕學子缺乏尊師重道的精神,也缺乏學術精神。想必,在爭吵之余,幾乎沒有人關心吳老先生所作報告的內容是什么,圍觀者僅憑著直觀反應對該事件下判斷,自然少了理性的成分。
幸好,有媒體整理出了吳先生的報告全文,整篇報告即使算不上精彩絕倫,也不失真誠,在文中,作者結合自身經(jīng)歷,闡述了在建筑學上的立志過程和求知方法,內容真切動人,絕無空洞虛妄之言,我想在場的,即便不都是建筑學的學生,若能細聽這位老學者的報告,也都能感受到求知的魅力??上У氖?,有那么多人趴下睡了。
當然,我也能理解不少學生對于形式化的報告或演講的反感,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同感,不少網(wǎng)友認為趴著睡不足為奇。然而,必須明確的是,我們反感的是假大空的形式化報告或類似活動,我們并不反感一位頗有建樹的老學者,也絕不反感尊師重道。就此而言,即便一些學生來到吳先生的講臺下是被“安排”的,即便活動本身有些形式化,然而,一位老學者的真誠演講本身是值得我們仔細傾聽的,因為在這里,傾聽是一種尊重也是一種學術態(tài)度。
如果學生們對活動本身有不滿,大可以向組織者提建議,甚至是拒絕來參加。無論如何,在講臺下趴著睡都不是最好的表達方式。
“讓人痛心的是,學術不端、學術腐敗的現(xiàn)象仍時有發(fā)生,這些人也許并非對科學道德不理解,而是沒有切實地將之落實到一己的心靈與行動中。因而,我想強調的是,必須志存高遠、身體力行……”這是吳先生所作報告中的一段話,我以為,所謂對科學道德與求知精神的堅持,也須從尊重一位老學者的真誠演講開始,沒有一個個細節(jié)的尊重與堅守,便無法保證更大的學術不端、學術腐敗不發(fā)生,也難以成為真正的學者。
在求知路上,該有基本的尊重與嚴謹,這種治學傳統(tǒng)不會因場合和形式的變化而改變。就此而言,我難以對學生們的趴下睡表示理解。就像吳先生在報告最后所講的,“我雖已年逾九十,但仍堅守在教師的崗位上,仍要求自己以一種積極的精神面貌面向未來?!弊鳛楹筝叺那笾撸瑧谥v臺下抬起頭,聽一聽,用一種向上的精神承接這未來。(寇宇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