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對水災的漠然相比,網(wǎng)上公知們的罵戰(zhàn)卻顯得喧囂許多,我說你是訟棍,你說我是打手,爭來爭去,無非是為了毫無用處的面子,這就落入了典型的“景觀社會”的誤區(qū)中。
8月14日以來,東北局部地區(qū)出現(xiàn)洪澇災害,截至8月19日16時,已有111個縣區(qū)市373.7萬人受災,85人死亡,105人失蹤,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6萬余間,農(nóng)作物損害面積787.2千公頃。(據(jù)《北京晨報》報道)
天降巨災,令人焦心,可遺憾的是,與雅安地震相比,各媒體顯得不在狀態(tài),災害已持續(xù)了幾天,救援工作進度如何?失蹤者家屬情況怎樣?受災群眾生活有什么困難?該怎樣幫助他們……相關信息,少之又少。
中國是自然災害頻發(fā)的國家,這要求每個人都要繃緊一根弦,因為災難隨時會降臨,我們隨時要出發(fā)。
然而,為何這次媒體卻慢了半拍?首先,是對災情缺乏預判,忽視了水火無情的古訓,以為沒什么大不了;其次,是怕?lián)熑?,萬一報道失誤,受批評不算,還要被看成是傳播負能量,得不償失。正是一瞬間的猶豫與僥幸,絆住了大家的腳步。
與對水災的漠然相比,網(wǎng)上公知們的罵戰(zhàn)卻顯得喧囂許多,我說你是訟棍,你說我是打手,爭來爭去,無非是為了毫無用處的面子,這就落入了典型的“景觀社會”的誤區(qū)中。
在“景觀社會”中,一切皆被物化,社會聯(lián)系完全由影像價值決定,在媒體的聚光燈下,演戲成了生存技能,只要能炒作,能兌換出商業(yè)利益,則自尊、愛、真誠之類,皆可踐踏。正如居伊·德波所說:我們正主動被商品所殖民。
然而,就在高談闊論“小時代”是否庸俗時,就在為虛擬正義爭論得不可開交時,我們也許正錯過黃金救援時間,忘掉了災民們正在洪水中掙扎,正在等待救援。
對于現(xiàn)代社會而言,沒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寶貴,沒有什么比放棄責任更可恥,但過分的喧囂卻能使人忽略這一根本原則,可隨著悲憫之心逐漸冷漠下去,社會失敗還有多遠?這就是為什么,再完美的世俗生活,也要有一個高于它的約束力量,也要保留一個批判的視角,這才能保證人性不會在安逸中墮落,才能保證我們在原則的問題上保持清醒,絕不后退半步。
我們是人,因為我們尊重那些不可動搖的法則。以人為本,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應落實到具體的實踐中。
水災仍在繼續(xù),情勢依然緊急,媒體應有所擔當。
?。ú梯x)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