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學的落腳點是“學”,因為它應是青春與理想的聚會,是求學與游歷的契合,而不能淪為充斥著商業(yè)氣息的游戲
當地時間7月6日,韓亞航空公司一架客機在美國舊金山失事,兩名參加赴美夏令營的中國女生不幸蒙難。據報道,失事客機上共有70名中國師生,都是赴美的學生夏令營成員。人們在為兩名遇難女生悲戚的同時,也再次將目光投向了國內的游學市場。
近年來,游學市場呈井噴式增長。浙江杭州一位旅行社的從業(yè)人士透露,“今年,光是學校游學業(yè)務就比去年增長了40%到50%”,學校對游學的“鐘愛”,成為各旅行社和培訓機構緊盯的一塊“肥肉”?!氨砻娣睒s”的游學市場背后,也呈現出野蠻生長的一面:層層轉包,學校游走在盈利與非盈利之間,到名校游學成了“到此一游”……
從19世紀的留美學童容閎,到改革開放之初走出國門的學子,那幾代人的留學潮,往往胸懷放眼世界的夢想,凝含著強烈的家國情懷,且僅是少數人的“專利”。而今天,無論游學還是留學,都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也早被剝離了依附在其身上的宏大敘事,只要家庭承受得起,且家長有意愿、孩子有興趣,誰都可留學和游學。據保守估計,僅杭州一地,今年暑假就有上萬名中小學生出國游學,茲是一證。
與留學、游學大眾化相對應的,是留學、游學的產業(yè)化。但應該明晰,產業(yè)化等于規(guī)模化,并不等于規(guī)范化。肥碩的游學市場,處處都是商機,滿目皆是利益,誰不想分一杯羹?據相關調查可知,一些沒有出境資質的旅行社,居然也敢接游學項目,接手后轉包給到達地的旅行社,由他們來辦理相關事務。此外,有些小的留學機構接了游學項目后,也會再轉賣給旅行社。值得深思的是,一些學校敢于將學生交給那些缺乏資質的機構,這除了貪圖便宜,是否還有其它利益瓜葛呢?
消費學生,把學生當成賺錢工具,這樣的學校顯然缺乏基本的責任和道義。在這種商業(yè)邏輯下,面對學校的軟硬兼施,很少有家長敢不就范。不僅如此,不少學校不和家長簽訂安全協(xié)議,教師的出國費用也由學生埋單。家長花了大把的錢,本希望孩子能見世面、開眼界,學到真東西,沒承想,孩子卻遭遇“人在囧途”——這不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而是缺乏安全保障的冒險之旅。這樣的游學含“金”量很高,含金量卻近乎為零。
就在去年,教育部等四部門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對中小學生出國參加夏(冬)令營等有關活動管理的通知》,要求“不得以營利為目的組織出國夏(冬)令營等有關活動”,“原則上不組織低年級學生出國參加夏(冬)令營等有關活動”……事實證明,這一通知的落實還需加大力度。
游學的落腳點是“學”,因為它應是青春與理想的聚會,是求學與游歷的契合,而不能淪為充斥著商業(yè)氣息的游戲。強化規(guī)范,祛除亂象,游學才能更純粹一些,才能更加名副其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