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的小林,叫自己“微博版入殮師”。從2011年7月3日轉發(fā)第一條訃告起,這個來自福建的IT男幾乎每條微博,都與一名離世者有關。一年半,有802名逝者被他用文字“送行”。(1月15日《中國青年報》)
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正像小林的微博名“逝者如斯夫”,世間的生老病死太正常,每天都會有很多可親可愛可敬的人離我們而去?,F(xiàn)在是網絡時代,上網成了人們重要的生活方式,在網絡這個平臺,人們交友,抒發(fā)自己的感情,曬自己的照片……而這些生活痕跡,又以文字或照片方式留在了微博或QQ等一些他自己的空間里面,當這些個人網絡空間的主人不幸逝世后,有心人翻看到昔日留在空間里的他的喜怒哀樂,會感嘆世事無常,痛惜生命的脆弱。
其實被小林“入殮”過的逝者,絕大部分都是比較年輕的人,年長盡壽而終的人,還是很少有人會使用微博這種時潮的交流工具的。年輕人的不幸早夭,更讓人惋惜,他們背后的故事,也更耐人尋味。每個離世者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離世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欲望,對生的眷戀,對死亡的厭惡和恐懼,讓我們這些還活著的人,看到后不覺淚流滿面,為逝者悲悼,也令我們更加珍惜活著的每一天,更加熱愛生活。
現(xiàn)在各地地方政府也開始重視網絡,紛紛開通政務微博,與網民形成了良性互動。網絡拉近了人與人之間政府與民之間的距離,這種便捷的方式,應該讓我們更能走進他人的世界,傾聽他人的心聲,更懂得體貼關心他人,讓大家都能做到抱團取暖?!拔⒉┤霘殠煛毙×志妥龅煤芎茫瑸樗廊サ奈⒉┑闹魅恕叭霘殹?,對逝者給予人性化關懷,讓逝者在天堂安息,而不是獨自悲傷哭泣。這種虛擬的入殮方式,毫不遜色于真正入殮師的工作。
我們在悼念這些永遠停止更新的微博的主人時,更要關注那些不斷更新的微博發(fā)出的訴求和意見,因為更重要的事是:讓生者好好的活。不管是對“生”微博的關注,還是對“死”微博的悼念,體現(xiàn)的都是對人的尊重。(戴先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