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章羞辱學生 (王乃玲/圖 來源:紅網(wǎng))
9月25日,深圳有家長投訴稱,龍華新區(qū)民治街道上芬小學有老師在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臉上蓋章以示批評。涉事老師稱,該校有一項爭優(yōu)創(chuàng)先的活動,在具體實施過程當中,她個人考慮欠妥,將原本應該蓋在本子上的印章用在學生臉上。該校副校長稱,涉事老師剛剛來校參加工作,經(jīng)驗欠缺,動機良好但操作錯誤,他代表校方向孩子和家長致歉。(9月26日《南方都市報》)
臉對于人的意義,不僅是一個展示給他人的身體部位,更是不能“丟”、不能“抹黑”、不能“羞辱”的臉面。所以,古代很多在臉上做文章的刑罰大都與羞辱有關(guān),比如黥面、刖鼻、刺字等。這些刑罰對受刑者造成的痛苦主要不在身體上,而在精神上。今人玩游戲時,往輸者臉上貼小紙條,實際上也是帶有羞辱的意味,只是因為是游戲性的羞辱,也就帶有了更多戲謔的色彩。
所以,往專門的本子上蓋章以示懲罰,和往臉上蓋章以示懲罰,其意義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一種懲罰的方式,后者則是一種羞辱的方式。而當羞辱者是負有教書育人之責的教育工作者時,其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則尤為嚴重。
這樣一個老師,即使她不往學生的臉上蓋章,也很難讓人相信她會做到公平、公正,把獎勵和懲罰的章蓋得讓學生心服口服,或者至少不會把小小的印章弄成她在學生中“作威作?!钡墓ぞ?。她欠缺的不是經(jīng)驗,而是素質(zhì)。
近幾年,類似的通過羞辱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懲罰的事件屢屢見諸報端,涉事老師的一個引人關(guān)注的共同點在于,他(她)們大都是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老師。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些師范院校畢業(yè)的老師,在“學”上可能不存在什么問題,但若說到“身正”,恐怕就難讓人放心了。這樣的人可以稱為“匠”,卻不能稱為“師”。
一些缺乏人文素養(yǎng)的人進入教師的隊伍,其結(jié)果就可能是又教出一批缺乏人文素養(yǎng)的學生,而當這些學生中的一些人成為老師后,又將有一批學生重復與他們一樣的結(jié)果。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必須在某個環(huán)節(jié)截斷這樣一個循環(huán),讓人文精神進入更多人的頭腦。而這也就意味著教育脫離技術(shù)性的、應試性的傾向,轉(zhuǎn)向以人的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為主,也就是從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轉(zhuǎn)變。
被教育者的改變,需要有教育者的改變在先,而目前的教育工作者,有相當比例的人就是應試教育的“產(chǎn)品”,或者說,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教育教育者,比教育被教育者,在目前來看,尤為迫切。(張楠之)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