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父子林國梭和林繼排的誠信故事成為當?shù)氐募言挕?9年前,父親帶著患急病的兒子去醫(yī)院,病治好了,因家里困難被迫欠下18元錢;49年后,兒子攢下3萬元,父子倆親手把這筆欠款“連本帶利”地還到醫(yī)院。而醫(yī)院又將這筆錢捐給了慈善機構,作為“護腎凈血”項目資金,幫助身患尿毒癥的病人。(9月24日河南商報)
這是一個有關良心債的故事。49年前,一位父親因為實在拿不出18元錢,在醫(yī)院治好兒子的病之后,偷偷地跑了。在近半個世紀之后,已經(jīng)79歲的老人和他的兒子終于用良知和內(nèi)疚戰(zhàn)勝了自己,用特殊的方式——欠18元還3萬元,不僅還了良心債,還給社會一個標本。
這個有關誠信的故事完全是自我勝利。49年里醫(yī)院不知道發(fā)生了多少變遷,那18元的賬也早不知蹤影,假如這對父子不還錢也不會被索要;甚至當他們打電話給醫(yī)院說還錢的時候,還一度被認為是騙子,直到他們第二天又打電話并鄭重其事留電話的時候,醫(yī)院方覺不是玩笑。這對父子戰(zhàn)勝自己的行為,不僅感動了醫(yī)院,也感動了更多的人,有著豐富的啟示。
毋庸諱言,我們這個社會信用不好。有學者說,因信用缺失經(jīng)濟秩序混亂造成的無效成本,已占到我國GDP的10%到20%,直接和間接的經(jīng)濟損失每年高達5000億元。還有的學者說,可能是6000億到9000億元,那樣的話危害更大。數(shù)字或許有出入,但反映出學界對社會誠信缺失的擔憂,而這個擔憂又暗合了民眾的社會感受。這也恰恰是溫州這對父子“欠18元還3萬”的誠信故事之所以能夠打動人的關鍵所在——誠信最終在他心里占了上風。
當“老賴”成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而當事人絲毫不覺羞恥的時候,溫州這對父子的誠信故事對“老賴”們來講是一個對比。因為當初的無奈欠下18元錢,讓自己背了半個世紀的良心債?,F(xiàn)實中,還有多少人在受這樣的良心債折磨,甚至有多少人根本不覺得是良心債?
禮失求諸野,誠信當然也在其中。溫州這對父子“欠18元還3萬”的誠信故事,在啟示人們——不欠良心債是誠信社會的底線,還了良心債才有內(nèi)心的坦然和平靜。醫(yī)院續(xù)寫了這個感動,將這3萬塊錢捐給慈善機構。在感動之余,我們也期待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老賴”們,能夠戰(zhàn)勝自己,做一個誠信的人。(王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