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論
城市規(guī)劃、建設不是搭積木游戲,更不是比氣魄、比勇氣的賭局,而是需要真金白銀來作為現(xiàn)實支撐的。這既是一種“量力而行”的務實態(tài)度,也是政府責任所系。
七朝古都河南開封啟動了一項龐大的造城計劃。老城區(qū)將被改造成近20平方公里的實景人文旅游地,重現(xiàn)北宋“汴京”盛景。這一工程的前提則是,十幾萬市民將在未來4年內從老城區(qū)搬離,僅拆遷費用就要支付至少1000億元。而這僅僅是開封這項頗具想象力的“造城計劃”的第一步。(《中國經營報》8月11日)
四年時間、千億投入、十幾萬原住民的搬遷,開封市還原宋城汴京的氣魄確實不小。不過,再美好的設想也不能脫離地方經濟社會的具體情狀。再造一個“汴京”,城市管理者可別弄成了“大躍進”,不要在茫無邊際的想象中規(guī)劃城市的未來。
開封市年財政收入不足50億元,這一規(guī)模即便在河南省也排名靠后。以如此微薄的財力,卻想通過舉債和借貸撬動高達千億元的拆遷費用,還有后續(xù)開發(fā)、重建的巨量資金需求,未免過于急切了些。城市規(guī)劃、建設不是搭積木游戲,更不是比氣魄、比勇氣的賭局,而是需要真金白銀來作為現(xiàn)實支撐的。這既是一種“量力而行”的務實態(tài)度,也是政府責任所系。
即便可以發(fā)行地方債或向銀行舉貸,也將是地方財政難以承受的沉重負擔,而且,這負擔,最終將轉嫁到當?shù)孛癖姾推髽I(yè)頭上。一者,加重稅負負擔,抬高生活成本,成為人們揮之不去的夢魘;再者,也會進一步扭曲、甚至破壞地方經濟生態(tài),使得企業(yè)生存環(huán)境越來越惡劣。更不要說在涉及如此龐大資金運行中可能出現(xiàn)的腐敗尋租行為了。
此外,城市發(fā)展自有其內在脈絡,城市管理者不宜過于自信,總以為自己的大拆大建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宋城“汴京”好不好?好!那么,在當代再造一個 “汴京”要不要?這就需要認真思量了。城市的魅力不僅僅是建筑的形制、風格,還包括無數(shù)面孔模糊、游走其間的市民,如果將十幾萬原住民遷出去,“汴京”還會是活的城市嗎?
何況,當這樣的大拆大建涉及經年累月生于斯、長于斯的眾多市民時,傾聽過這些市民的意見了嗎?考慮過這些市民未來的生計了嗎?如此動輒千億乃至更大規(guī)模的資金流動,經過人大正常的程序審議了嗎?城市是管理者的城市,同時也是市民的城市,市民的訴求、市民的意志理應有正常的表達渠道,而不能總是沉沒。
這些年來,國內很多城市熱衷于大拆大建,“滿城挖”、“全城拆”……造城“大躍進”可謂波瀾壯闊。其中,隱約閃現(xiàn)著出一些城市管理者急功近利的影子。這種情形應該得到遏制,一方面,還是要強調規(guī)劃的權威,任何人都不應該將行政權力凌駕于既定的城市總體規(guī)劃之上。
另一方面,應該從國家層面出臺政策措施,嚴格限制城市“超常規(guī)”的大拆大建。城市的生長應該是符合自然和人為的規(guī)律,不能總是揠苗助長。動作過快,只考慮官員任期內的“顯著成效”,往往會留下禍患。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