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稅案
13年前,史寶月涉嫌虛開增值稅發(fā)票843萬余元,是轟動全國的“金華稅案”嫌犯。案發(fā)潛逃后,他偽造身份,歷任多家報社的新聞編輯中心主任、副總編,輾轉多省,頻繁跳槽。2010年調任張家港市市委黨校副校長。他曾獲全國性獎項50多個,在潛逃期間資助了28個貧困學生。(據(jù)《錢江晚報》)
史寶月的“潛伏”傳奇如果拍成影視劇,其精彩程度絲毫不比《潛伏》差。試想,如此高超的“潛伏”手段和技能,如此跌宕起伏而又曲折復雜的“潛伏”傳奇,難道不是上好的影視劇素材?
按理說,逃犯借助偽造的身份和學歷證書,把自己“漂白”,并借以“潛伏”在某個不為人知的地方低調生活,這原本算不得什么,史寶月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敢于把自己放在聚光燈之下讓人審視,他讓“漂白”后的人生更為精彩。這大約就是傳說中的“藝高人膽大”吧。
“藝高人膽大”固然是他成就“潛伏”傳奇的重要原因,相關部門的用人失察同樣難辭其咎,對那些自主經營的報社來說,也許會對擁有杰出“寫作能力”的史寶月不假思索地任用,畢竟史寶月獲得了那么多的榮譽獎勵,名頭太響。但對于張家港市委組織部門來說,任命史寶月為黨校副校長卻實在讓人感到不可思議:黨校副校長的身份首先是公務員,是黨員,還要經過公示和政審,史寶月將自己變身為“資深媒體人”并不難,但若從新聞界華麗轉身為政界人士卻需要經過重重關口,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但史寶月竟做到了,這大約是史寶月在這部“潛伏”大劇中表演最為精彩的部分。
遺憾的是,恰恰是這一關鍵部分,媒體在報道的時候只字未提,只說史寶月在進入張家港日報工作時,當?shù)亟M織部曾催促他提交復旦大學的學位證書。這也許是史寶月在“潛伏”生涯中所遇到的最為驚險的一次,但他最終還是化險為夷。
史寶月的“潛伏”傳奇被徹底終結了,但關于這個傳奇的疑問卻不該被終結,否則,類似的“潛伏”傳奇大劇還會不斷上演。(辛木 文 王成喜 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