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撰文稱,今天的中國大學,正亦步亦趨地復制美國大學的模樣?!稗k大學就是要‘與國際接軌’”是認識上的誤區(qū)。國外著名的大學并非只有一個模式,“接軌說”誤盡蒼生。陳教授提出一個“大問題”:如何建立中國大學的“獨立”與“自信”?(5月16日《中國青年報》)
的確,國內大學喜歡高喊“與國際接軌”的口號。其實這個口號本身并無不當,建設世界一流高校,或者說建立中國大學的獨立與自信,“與國際接軌”是必要的一步。
世界名校辦學模式各異,但其內核的東西則極其相似,那就是:學術自由,學風寬容、寬厚、寬松,治學嚴謹、評價制度完備,去行政化,教授治校,師生互動頻繁,尊重首創(chuàng)精神等等,既有教育體制的層面,也有學術精神的層面。不論哪一所大學哪一種辦學模式,缺少上述諸要素,都難以成為優(yōu)秀大學,也難以獲得獨立和自信。
毫無疑問,學術自由、去行政化等內容不是美國大學獨有的,也不是英國大學獨有的,而是大學的“普世價值”。這正是“與國際接軌”中所說的“軌”,全世界所有的優(yōu)秀大學,都運行在這一條軌道上,盡管車體的形狀千差萬別。但凡號稱是一所大學,就應該具備這種“普世價值”,否則大學將不是大學,就會走樣變形——這正是國內高校的現實。
找到了“軌道”,接下來就是怎么“接”的問題了。國內各高校喊“與國際接軌”,只喊不做,凌空蹈虛,沒有行動。鏈子掉在了“接”的當口?!芭c國際接軌”喊了那么多年,哪所高校學到了國際“范兒”?年年喊口號,年年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革舉措,校長們也不嫌臊得慌?很多人指責“與國際接軌”的口號,就是因為高校知而不行,流于空喊。國外哪所著名大學向官員濫發(fā)文憑?國外哪所著名大學職稱評定中存在金錢交易?國外哪所著名大學的博導不給本科生上課?
中國特色的大學可以有,但是要等找回大學的普遍特質之后才會有?!芭c國際接軌”沒有錯,知易行難才是癥結。該“行”之處,還需政府、高校、教授、社會力量等各方面勉力為之,以“國際”的思維建立中國大學的獨立和自信。(張永炳)
(責編:安文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