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萬千人懸望的吳英案終于出現(xiàn)重大轉機。昨日,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消息稱未核準吳英死刑,該案發(fā)回浙江高院重審。這一消息很快在網(wǎng)絡上引起廣泛議論,不少學者表示,這是我國民主法治的一大進步。
浙江東陽本色集團董事長吳英因集資詐騙二審被判死刑后,所引發(fā)的海內外輿論關注度超乎想像,短短時間內,迅速由一起普通案件演變?yōu)橐黄鸱ㄖ问录?。有的網(wǎng)站開設的“吳英該不該死”投票顯示,絕大部分投票者認為吳英罪不致死;北大、清華、浙江大學等高校學者和一些知名律師致信最高院為其求情……今年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表示,對吳英案的處理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
這么多人關注這個叫吳英的女子的命運,是因為,事件本身濃縮了中國金融秩序改革、司法觀念改革、社會公平正義、民營企業(yè)融資困局等諸多節(jié)點性事件。熱議的背后,包含了公眾對現(xiàn)行法律制度、金融制度改革和社會公平的急切期盼。
吳英案的經濟背景是,我國早已擺脫計劃經濟,逐步建立起了市場經濟,但是一些關鍵的經濟領域仍然被壟斷。經濟快速發(fā)展推動的對資本的渴求與現(xiàn)行資金供給體制之間的沖突已經尖銳化和公開化。金融壟斷的結果,一方面是企業(yè)從正規(guī)渠道很難以市場價格借到錢,另一方面是地下金融市場極度活躍也潛藏著極度危險的隱患。有一個令人百感交集的對比:盡管去年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民營企業(yè)甚至處于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時期,但銀行業(yè)卻是歷史上最賺錢的一年。
金融壟斷必然會造成金融稀缺,金融稀缺又必然會造成民間的高利貸,而且這種對民間金融的壓抑越久稀缺越大,反彈也就越厲害。這說明我們的宏觀政策和金融制度安排存在很多亟待改進的地方。要最大程度地減少高利貸等各種民間借貸亂象,不是干脆取締民間借貸就可以實現(xiàn)。按照剛剛獲得弗里德曼自由獎的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的觀點,誰都有權利集資。詐騙是犯罪,但借貸是合法的, 國家應大力發(fā)展民間融資 ,變“堵”為“疏”,改革不合理的金融體制,開放民間金融,特別是依法界定合法民間借貸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邊界。
不久前,經國務院批準,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qū)正式啟動。這意味著長期處于“地下狀態(tài)”暗流涌動的民間資本,有望走出晦暗地帶,開啟陽光化之路。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是受到了集中出現(xiàn)的“老板跑路”事件以及吳英案等非常有影響的公共事件推動的結果。而今,最高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核準吳英死刑,這是一種符合公眾預期的結果,也意味著在我國深化金融改革的關鍵當口,公眾通過對吳英案的廣泛議論,在全社會達成了一定的共識,最終形成了一股推動改革的力量。
不核準吳英死刑給公眾帶來的期盼還不僅于此。如何進一步推動和深化死刑改革,限制乃至廢除集資詐騙罪死刑適用;如何進一步厘清法律規(guī)定的合法民間借貸與非法集資類犯罪的界限……類似這樣的思考有必要繼續(xù)向前掘進。我們身處一個把尊重生命權置于無上地位的時代,一個不再單純幻想依靠極刑解決問題的時代,吳英案就是世界打量我國金融制度和司法改革的一個窗口。吳英倘終能不死,不僅是她個人之幸,也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法治、公正與正義之幸,是你我之幸。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