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松祚:中國農業(yè)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
◎本報評論記者陳建利 實習生李驍越 采訪整理
要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金融對內放開比對外開放要緊迫和重要得多。沒有充分開放、多層次、大規(guī)模、流動性、收益性和安全性良好的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人民幣的國際化就會半途而廢,最多能夠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人民幣國際化,遠不是一個貨幣的事,它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產業(yè)結構、銀行體系、貨幣信貸政策導向、資本市場監(jiān)管都要發(fā)生革命性變化,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金融革命”。
全球金融大變局
從2007年次貸危機算起,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到今年已經是第六個年頭了,總體來看,人類經濟體系還遠遠沒有從此次危機的巨大沖擊里緩過勁兒來。2011年幾乎所有經濟體的增長速度都下滑,中國也不例外。2012年主要發(fā)達經濟體經濟增速肯定不能復蘇到危機之前的水平,美國在好轉,歐洲整體可能接近零增長甚至負增長,英國和日本情況也非常不樂觀。發(fā)達國家不好,拖累新興市場經濟體。溫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將2012年我國經濟增速目標調低到7 .5 %,是客觀正確的判斷。當然,我們所面臨的調整遠不止增速放緩。
歐債危機還在持續(xù),有一點兒好轉的跡象,但不確定性還有很多,希臘的問題一時半會解決不了,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要實現財政健康穩(wěn)定,絕非易事。歐債危機將歐洲事實上變成了一個分裂的歐洲。北歐可以說沒有危機,南歐危機非常嚴重。歐洲的改革和復興非一朝一夕可以建功。美國債務還在累積,從2009年算起,美國每年聯邦財政赤字都在1萬億美元以上。今年國會兩黨還要圍繞債務問題吵架,何況大選在即。我多次說過,從長遠看,全球經濟的主要威脅是以美聯儲為首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還沒有得到高度重視。
金融危機以來,所有發(fā)達國家都搞量化寬松,以美聯儲為首,英格蘭銀行、日本中央銀行甚至是急先鋒。歐洲中央銀行原本堅守德國人的哲學,反對無休止的量化寬松,但次貸危機、金融海嘯尤其是債務危機持續(xù)沖擊,歐洲中央銀行頂不住壓力了。去年下半年歐央行掌門換人,意大利的德拉吉取代特里謝,市場普遍預計,此公上臺就會量化寬松,果不其然。德國人非常惱怒。擔任歐央行首席經濟學家的德國人憤然辭職。歐央行兩次量化寬松就向市場釋放了超過1萬億歐元。當然,他們用的詞是“長期融資操作”,不叫量化寬松,本質上一樣。歐美人最愛創(chuàng)造一些稀奇古怪的名詞,搞得外人莫名其妙。譬如什么次級貸款,其實就是垃圾貸款或高風險貸款,什么量化寬松,其實就是印鈔票。創(chuàng)造一個新名詞,外人不知道是何方神圣,高深莫測。其實就是濫用貨幣特權。
量化寬松政策惡果累累
我多次說過,從長遠看,全球經濟的主要威脅是以美聯儲為首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還沒有得到高度重視。
全球性量化寬松產生什么惡果呢?一是虛擬經濟加速與實體經濟背離?,F在時髦的口號是貨幣金融要支持實體經濟,但事實上,虛擬經濟正在加速脫離實體經濟。著名咨詢機構麥肯錫有一個測算。2010年,全球虛擬經濟的規(guī)模已經是實體經濟的差不多四倍了。美國是四倍多,歐元區(qū)和英國都接近四倍了。10年前也才兩倍,1980年代虛擬經濟規(guī)模大體與實體經濟相當。這是一個大麻煩,我認為這是全球經濟金融貨幣動蕩的基本根源。
虛擬經濟自己搞一套,自我循環(huán),惡性膨脹,所以許多人大罵“投機賭博資本主義”,卻也毫無辦法,怎么解決?找不出好的辦法。譬如說,2009-2011年三年間,美國四家最大銀行(花旗銀行、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和富國銀行)稅前利潤總額,超過六成都來自金融交易,相互之間炒來炒去,大搞衍生金融交易,大搞國債買賣賺錢、賺利差、賺傭金等等。美國、歐洲、英國這幾年給實體經濟的信貸增長很慢,甚至負增長。銀行賺錢更多依靠金融交易,自我炒作。全球金融衍生品名義價值說不清有多少,起碼數百萬億美元。外匯市場日交易量超過4萬億美元,全年超過800萬億美元。其實全球每年真實貿易額不過20萬億美元左右,全球G D P每年也只有60萬億美元。
量化寬松引爆的另一個大變局就是將大宗商品變成徹頭徹尾的金融投機商品,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與實體經濟之供需關系不大了。有些外國經濟學者動不動就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因為中國需求增加太快,全球性通脹是中國人搞起來的。我告訴他們,這是胡扯,不符合事實??纯醋罱@些年,大宗商品的供給和總需求大體持平,甚至還超過總需求,為什么會出現價格暴漲?主要就是金融投機。大宗商品的金融投機已經是全球金融穩(wěn)定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輸入性通脹的巨大威脅。
認清國際貨幣體系本質
為什么美聯儲、歐央行、英國等發(fā)達經濟體能夠放膽大搞量化寬松?很大程度上,它們以此來轉移金融危機的負擔和成本。這三個地方都是世界儲備貨幣發(fā)行國,都是世界金融中心所在地。今天的國際貨幣體系可以用美元本位制加浮動匯率來概括,也可以用“兩個75%、一個80%、一個90%”來概括。就是說,美元和歐元加起來,占全球外匯交易總量的75%;占全球債券發(fā)行量的75%;占特別提款權(SD R)貨幣籃子的80%;占全球中央銀行外匯儲備總量的90%(美元64%,歐元26%)。英國和英鎊仍然不可小視。英鎊儲備貨幣地位比不上美元和歐元,但倫敦是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某些指標甚至還超過紐約,為世界第一。
再看看這些國家的資產負債表,美國、英國、歐元區(qū)完全就像是世界的銀行,他們憑借儲備貨幣和金融中心地位,以極低的利率或成本吸收全球資金或存款,然后再拿到世界各地去投資高收益資產。最新統計數據,美國海外資產是20.315萬億美元,負債是22.786萬億美元,但海外資產的收益率超過負債成本至少5個百分點。因為美國海外資產都是高收益的直接投資,負債則主要是國債和公司債,收益率極低。現在美國短期國債收益率幾乎為零。全球資金依然趨之若鶩,相當于世界免費把資金給美國人使用。
歐元區(qū)和英國也差不多。歐元區(qū)海外資產高達21.971萬億美元,負債高達23,620萬億美元。英國海外資產高達14,539萬億美元,負債高達14,857萬億美元。英國G D P排名落到世界第七了,金融卻依然高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讓人想起法國歷史學大師布羅代爾的一句話:貨幣金融霸權總是非常長久!
儲備貨幣地位給美國帶來多大利益?很難測算,單憑他們可以隨意印鈔票救銀行、救企業(yè)、救政府、大肆為赤字融資,單憑超過5.5萬億美元的外國資金以極低代價借給美國人使用,替美國人的軍事開支買單,你就可以想象了。
通過濫發(fā)鈔票、制造通脹、掌控國際貨幣體系話語權,美國將金融危機的負擔和成本轉嫁到其他國家,主要是新興市場國家。假若下一波危機到來,美國還會故伎重演。因為全世界還沒有找到一個替代美元的貨幣,還沒有辦法約束美聯儲。
爭奪全球貨幣金融制高點
國際貨幣體系的本質是一般購買力的創(chuàng)造機制,是全球財富的分配機制。掌控國際貨幣體系,意味著可以創(chuàng)造一般購買力去購買全世界,意味著可以將全世界的真實財富據為己有。所以當年法國總統戴高樂譴責美國:“用一錢不值的廢紙去掠奪其他民族的資源和工廠?!薄懊绹某嘧质遣涣餮蹨I的赤字”。
過去中國主要從匯率制度安排、貨幣政策、儲備多少合適等角度去看國際貨幣體系,那是很不夠的。金融危機教會我們從國際戰(zhàn)略角度、從國際財富分配和收入分配角度、從國家興衰角度、從大國競爭角度去觀察國際貨幣體系。全球價格體系,從來不是一個什么公平公正的價格體系。經濟學教科書上講的東西,給人的印象似乎是:白菜蘿卜、雞蛋韭菜的價格與石油、鐵礦石的價格沒有什么兩樣,與貨幣、公司股權和債券的價格沒有什么兩樣,大錯特錯。
世界價格體系是一個金字塔體系,誰占領貨幣金融制高點,誰就能掌控和操縱全球價格體系為自己利益服務。全球經濟金融制高點就是儲備貨幣和金融中心。誰掌握這兩個東西,起碼數百年可以立于不敗之地。17世紀的荷蘭阿姆斯特丹、18-19世紀的英國倫敦,20-21世紀的美國紐約,皆是如此。
人民幣國際化是金融大戰(zhàn)略
我時常感慨,中國人缺乏金融思維,尤其缺乏國際金融大戰(zhàn)略思維。中國人擔心風險,害怕冒險,不喜歡金融創(chuàng)新,似乎不對。全世界賭場上到處都是中國人的身影,要是真怕風險,去豪賭干嘛?但在金融創(chuàng)新上,卻是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股市也要漲停板,虧錢就要找政府,就要上街。
從阿姆斯特丹到倫敦再到紐約,全球金融中心演變歷史其實就是大國演變歷史。金融對大國崛起、國家興旺發(fā)達的重要性怎么強調也不過分。小平同志講得好:“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但中國人對此的深入理解很不夠。從阿姆斯特丹到倫敦再到紐約,最重要的經驗是不要怕風險,鼓勵金融創(chuàng)新。這些世界金融中心都是在風險和危機的驚濤駭浪里成長起來的。破產、倒閉、虧錢、跳樓何足道哉,浴火重生之后的金融中心更加強大。要不是有那么多豐富多彩的金融創(chuàng)新產品,倫敦和紐約怎么能夠將全世界資金都吸引到那里去呢。
這就回到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改革開放的大問題上來了?,F在全世界都在談論、關心中國,中國人民銀行一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全球股市應聲上漲,溫總理政府工作報告調低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全球股市馬上下跌。許多外國朋友講,現在全球貨幣權力掌握在華盛頓、法蘭克福和北京三角手里,了不得,但也應該如此。
為什么?中國G D P世界第二、出口世界第一、進口世界第二(很快會第一)、外匯儲備世界第一、潛在市場規(guī)模(人口)世界第一、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世界第二、許多產業(yè)產量世界第一……還可以說出很多來。這樣的成績不可能不引起世界高度關注。所以中國人民幣國際化,全世界到處開會討論,問七問八,尤其是中國是否有雄心壯志要取代美元,中國是否要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新的金融貨幣霸權。這是自然的反應,中國如此大的經濟體量,貨幣不可能永遠躲在后臺不出來,若裹足不前則遲早要栽跟頭。
事實上,現在人民幣在全球市場上“相當火”。到巴黎、羅馬、法蘭克福,機場免稅店熱烈歡迎以人民幣結算,著名奢侈品牌L V法國總店也是歡迎人民幣結算,要是用中國的“銀聯卡”,還有10%折扣。瑞士蘇黎世最著名的奢侈品一條街———巴恩霍夫大街上,到處是“銀聯卡”的牌子。歐洲已經有許多直接兌換人民幣的店子。周邊國家使用人民幣早就不是什么新聞了。許多央行愿意儲備人民幣,許多國家鼓勵人民幣貿易結算,許多人希望直接以人民幣到中國投資,還有許多中國企業(yè)希望直接拿人民幣到海外投資。這些發(fā)展都是令人鼓舞的。
國內有許多人問:搞人民幣國際化有什么好處?風險可控嗎?坦率地說,全世界有資格談論貨幣國際化和儲備貨幣的國家不到10個吧。小國無論多么發(fā)達,都難以成為最主要的儲備貨幣國家和金融中心。譬如瑞士很厲害,經濟發(fā)達,金融舉世聞名,瑞士法郎也是儲備貨幣之一,但論國際影響力,無法和美、歐、英相提并論。
中國人口規(guī)模之大,有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貨幣國際化和成為儲備貨幣國家,無容置疑。中國要參與國際一般購買力的創(chuàng)造和分享,要削弱美元、歐元和英鎊利用儲備貨幣轉移世界財富的霸權,也是要防止這些國家以貨幣金融手段掠奪實體財富。
國際化尚需過三道關
核心問題是如何盡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同時將潛在風險盡可能降低。必須明確,人民幣國際化,需要跨越三道重要難關。其一是資本賬戶自由兌換;其二是利率市場化;其三是資本市場和金融行業(yè)的對內放開和對外開放,尤其是國內金融業(yè)的市場準入和自由競爭。這些問題經過這么多年的辯論和等待,已經形成共識了。最近中國人民銀行高調發(fā)布有關資本賬戶開放的報告,事實上是確立一個路線圖和時間表,全球震動,是里程牌式的事情。
要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金融對內放開比對外開放要緊迫和重要得多。沒有充分開放、多層次、大規(guī)模、流動性、收益性和安全性良好的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人民幣的國際化就會半途而廢,最多能夠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最核心和最關鍵的改革就是對民營資本和私人資本實現公平自由的市場準入,鼓勵所有資本參與金融業(yè)的公平競爭和創(chuàng)新。
兩會期間,圍繞金融對內放開尤其是私人資本進入金融業(yè),展開了熱烈討論。我同意一些代表委員的意見:私人資本和民營資本進入金融行業(yè),參與金融創(chuàng)新,與國有資本不應該有任何區(qū)別對待?,F在從法律法規(guī)上看不出有什么不同的待遇,關鍵是落實。
政府應該拿出更大魄力來推進金融多元化。譬如鼓勵增加中小型金融機構,將新設金融機構之要求明確公示,透明、公開、簡化審批。不要害怕風險。這么多年打來打去,民間融資或者非法集資依然打而不倒,甚至越來越興旺。說明經濟金融的內在規(guī)律擋不住,只能疏,不能堵。疏的辦法就是法律、規(guī)范、公開、公平、公正、透明,同時監(jiān)管跟上。
要高瞻遠矚,深刻認識到人民幣國際化,遠不是一個貨幣的事。它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產業(yè)結構、銀行體系、貨幣信貸政策導向、資本市場監(jiān)管都要發(fā)生革命性變化,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金融革命”。中國人是否用足夠的勇氣和魄力完成它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