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二戰(zhàn)期間韃靼人曾加入德軍反對蘇聯(lián)。
自烏克蘭東部親俄分子在克里米亞事件激勵之下展開分離活動后,國際輿論開始頻繁使用東西烏克蘭的概念,用以描述這個國家親俄與親西方的意識分裂。
東西烏克蘭的出現(xiàn),最早源于17世紀中期俄國和波蘭對今天烏克蘭所在的這片土地控制權的切分,但在當時,烏克蘭并不是一個統(tǒng)一國家。到18世紀末,除了西部德涅斯特河流域地區(qū),沙皇俄國掌控了今天烏克蘭4/5的土地。近200年來,正是這另外的1/5土地醞釀著烏克蘭的民族主義,而利沃夫是其思想中心。
從東部緊鄰烏俄邊界的哈爾科夫到西部靠近烏波邊界的利沃夫,乘飛機不過2小時,但兩地間沒有直線航班,需要在基輔轉機。在從基輔到利沃夫的航班上,《環(huán)球時報》記者身邊的烏克蘭人羅曼不斷抱怨烏國內基礎設施落后:“公路顛簸不堪,鐵路很慢,坐飛機太貴。”
利沃夫的城市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256年,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它是西烏克蘭最大的獨立王國加利西亞的首府。數(shù)百年間,利沃夫所在的西烏克蘭地區(qū)被立陶宛人、波蘭人、奧地利人、俄羅斯人、德國人先后占領,直到二戰(zhàn)期間被納入蘇聯(lián)版圖。在俄羅斯學者羅曼·斯波爾盧克的著述中,西烏克蘭是“蘇聯(lián)色彩最淡”、“俄羅斯人最少和俄羅斯化最低”的區(qū)域。
的確,利沃夫古城擁有巴洛克風格、新古典主義、新藝術運動等不同時期的建筑,有捷克布拉格和波蘭克拉科夫的風情。若不是古老的教堂前,有擺地攤的烏克蘭老人賣蘇聯(lián)胸章,你很難從這座城市找到蘇聯(lián)治理的痕跡。
正因為如此,克里米亞脫烏入俄前后,一些韃靼人選擇到利沃夫。22日,在城西南一座清真寺里,《環(huán)球時報》記者見到科里姆一家。科里姆今年50歲,他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一個月前,他開著他的老“日古利”轎車,攜妻帶子抵達利沃夫,伴隨他們一家的還有150只獲獎信鴿。公投前,韃靼人占克里米亞總人口約12%?!昂芏嗳艘呀涬x開,現(xiàn)在每天都有朋友從克里米亞給我打電話,問在西烏克蘭定居的情況”,科里姆說。
據科里姆講,韃靼人在克里米亞并沒有受到人身威脅?!拔覀冎皇遣幌胱龆砹_斯人”,他說。離開前,科里姆和妻子在克里米亞生活了12年。再之前,他們和父母居住在烏茲別克斯坦。二戰(zhàn)期間,因一些克里米亞韃靼人配合德軍對抗蘇軍,戰(zhàn)爭結束前的1944年,他們被迫舉家遷徙到西伯利亞和中亞的荒蕪之地?!?0年背井離鄉(xiāng)后,反俄已經成為韃靼人的基因?!?/p>
根據利沃夫地方政府4月的數(shù)據,目前有近3000名克里米亞韃靼人申請暫住利沃夫??评锬氛f,“我不留戀克里米亞,尤其是俄羅斯軍隊遍及半島、只有4%支持率的親俄政黨掌控權力時。”4月初,21歲的韃靼女孩波依科坐了25個小時火車只身來到利沃夫。“我期待著這里的全新生活,只是有點想念家人和朋友”,她說。原本在克里米亞,波依科的很多朋友是俄羅斯人。
?。ㄔ瓨祟}:在西烏克蘭聽韃靼人訴說離鄉(xiāng)情:反俄已經成基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