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俄制AL-31發(fā)動機
據(jù)俄羅斯軍事評論網6月29日報道,美國網絡媒體近日評論稱,盡管俄羅斯和中國目前似乎已經發(fā)展了某種同盟關系,但是俄方仍在想方設法阻止中方擅自仿制俄制殲擊機,結果卻很難達到目的。
美國媒體聲稱,今年早些時候俄羅斯阻止中國仿制殲擊機的問題曾經相當尖銳,迫使中方放棄購買蘇-35殲擊機,原因是俄方堅持在出口協(xié)議上加入禁止擅自仿制的條款。盡管中國當時確實希望購買蘇-35飛機,卻并不準備簽署包含禁令的強制性協(xié)議。目前中國正在借鑒俄羅斯蘇-27戰(zhàn)斗機技術,生產殲-11飛機,研制殲-16雙座殲擊轟炸機和殲-17隱形戰(zhàn)斗機,并在從烏克蘭得到的蘇-33原型機的基礎上生產殲-15艦載機。中國反復強調,盡管上述飛機在個別地方與俄羅斯殲擊機相似,但是它們都是中國自主設計和研發(fā)的產品。作為回應,俄羅斯暫停向中國銷售戰(zhàn)斗機,卻仍然供應這些飛機使用的噴氣式發(fā)動機,主要原因是中國至今仍然未能在航空發(fā)動機研制上取得重大突破,向中國出口發(fā)動機是俄方無法拒絕的贏利交易,而且還能促使俄發(fā)動機生產商進一步發(fā)展新型產品。
中國研制的殲-11飛機早在1998年就已開始服役,但是其生產進程非常緩慢。此前在大約生產100架殲-11的基礎上,中國已經完全掌握了仿造和改進俄羅斯飛機的全部技術細節(jié)。但是俄制飛機上老舊電子設備的性能實在差強人意,甚至令中方感到害怕,因此中方已經制造的至少上百架殲-11A型飛機主要使用中國國產現(xiàn)代化電子設備,以及國產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和智能炸彈,載彈量大約為8噸。中國隨后研制的殲-11B型飛機在尺寸和重量上與殲-11A相同,使用更加先進的有源電子掃描雷達,既能對地攻擊,支持地面軍事行動,又能參與空戰(zhàn),爭奪制空權。根據(jù)西方估測,中國軍隊現(xiàn)在已經裝備200多架殲-11,其中大約40%是殲-11B。另外,中國還在以殲-11為基礎研制各種類型的先進戰(zhàn)機,其中雙座攻擊型殲-16類似美國F-15E,而隱身型殲-17為了提高雷達隱身性能,不僅把機載武器配置在內部武器艙中,還對飛機形狀運行適當改變。
至于中國最近7年成功研制的殲-15艦載機,其性能同樣絲毫不遜于俄羅斯同類產品蘇-33。當年俄羅斯拒絕向中國出售蘇-33,指責中方擅自仿制蘇-27,生產殲-11飛機,而且中方只想采購兩架蘇-33樣品機進行評估,不愿大量訂購蘇-33。后來,中國從烏克蘭得到了前蘇聯(lián)解體后遺留下來的蘇-33原型機,最終研制出了殲-15。對此俄方同樣沒有置之不理,俄航空專家甚至公開嘲笑殲-15,質疑中國工程師仿制蘇-33關鍵技術的能力。實際上,中國在借鑒俄外軍事技術上投入較大,在產品仿制方面經驗豐富,再加上相當發(fā)達的國產技術和自主研發(fā)能力,中國生產的殲-15艦載機完全可能比俄羅斯早已停產的蘇-33更加先進,至少并不遜于蘇-33。(編譯:林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