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1日,央視播出習近平訪問歐洲特別報道節(jié)目——《一橋飛架中歐》,詳細講述了習近平的歐洲之行,以及中國與歐洲的關系發(fā)展。令許多觀眾看得激情澎湃。
在世界制度和國際關系格局發(fā)生重要變革的歷史時刻,習近平主席對于歐洲五國的訪問,掀開了中國對外關系史的新篇章。
這次訪問向世界展現(xiàn)了中國領導人的高度自信。馬克思主義高度重視人民領袖在歷史運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主張人民領袖應該具有恢宏的世界歷史視野,與人民群眾保持著血肉聯(lián)系,并具備高超的戰(zhàn)略和策略藝術。作為十三億人的領袖,習近平的歐洲之旅完美地展現(xiàn)了中國領導人自信的一面。
在巴黎,習近平在演講中展現(xiàn)出的對伏爾泰、盧梭、薩特、司湯達、雨果等作品的熟諳,使舉座震動并為之喝彩;在里昂,他在留法勤工儉學、尋求民族和人類自由之路的先驅者照片前的駐足流連,令人們動容。實際上,當今世界政治舞臺上沒有任何一位領導人像習近平那樣,因熟悉人類思想和精神遺產(chǎn)而深邃和高屋建瓴,又因來自“希望的田野”而從容、平易和寬廣。因此,正如國際媒體的評論所說:習近平善于把深刻的理性思考與來自中國最基層的感性經(jīng)驗結合起來,善于把全球視野與中國的經(jīng)驗結合起來,他具有毛澤東那樣堅定、崇高的信念以及鄧小平一般對于歷史辯證法的深刻洞悉。
這次訪問同樣展現(xiàn)了中國的自信。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但是在近代落伍了,自秦統(tǒng)一到盛唐貞觀之制長達千年的時間內(nèi),以制度優(yōu)勢領先于世界的中華民族,何以在近代走向積貧積弱?積貧積弱的中國,是怎樣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重新走向偉大復興?今天,全世界都在思考這個這個被稱為“李約瑟之謎”的重大課題。
在這次訪問中,習近平簡明而深刻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向世界講述了“什么是中國”。第一,中國很大,“我們有無比廣闊的舞臺”,東方不亮西方亮,滅了南方有北方。第二,中國的歷史很長,“我們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五千年的歷史證明,我們這個民族有無比強大的復興能量。第三,我們的人民具有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遼闊的國土、悠久的歷史和勤勞勇敢的人民,正是這三者的結合構成了被拿破侖稱為“睡獅”的中國,習近平莊嚴地向世界宣告:現(xiàn)在,中國這頭獅子已經(jīng)醒了,但這是一頭和平的、文明的獅子。
這次訪問還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在舊的世界制度發(fā)生嚴重危機的歷史時刻,習近平旗幟鮮明地支持歐盟在致力于歐洲一體化方面做作的制度探索和制度創(chuàng)新,并以歐亞大陸橋為支點,勾勒了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和歐洲緊密合作的新的制度藍圖。
這次訪問,極大地鼓舞了在制度探索中艱難摸索的歐洲各國,這也是自1840年以來,中國第一次與西方分享自己的發(fā)展經(jīng)驗。因為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的成功,向世界證明,不走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的老路,也可以取得發(fā)展的巨大成就,這次訪問的意義必將深刻地留在人類歷史上,因為它宣告了世界各國最終都要以西方的舊制度為歸宿的直線式的歷史觀、發(fā)展觀的破產(chǎn),宣告了“歷史終結論”的破產(chǎn)。
習近平喚醒了歐洲對中國的重新認識,使歐洲重新想起一個歐洲哲學家曾經(jīng)說過的話:直線是必然,而實踐則是對直線的偏離,從這個意義上說,自由是實踐,因為自由不是必然,自由是對必然的超越。這個人就是伊曼努爾·康德。
毛澤東在1937年曾經(jīng)想象過一個以歐亞大陸為核心的新的世界秩序,而所謂“海洋文明”不過是歐亞大陸“夏日消融”的產(chǎn)物。習近平的歐洲之行,已然敲開了這個偉大時代的大門,讓我們等待它的來臨,這個全世界愛好自由與和平的人民所擁有的新時代。(韓毓海 作者系北京大學教授)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