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夏天,我為撰寫一部紀錄片腳本去瀏陽。瀏陽乃英雄輩出之地,譚嗣同、羅章龍、胡耀邦、王震、宋任窮、王首道等都出生于此。若將中國夢理解為晚清以來幾代國人戮力同心不懈追求的民族偉大復興,則以上這些名字無疑足以構成追夢人當中耀眼的星群。但當我回想起瀏陽之旅時,常常浮現在眼前的卻是一個并不為人熟悉的身影。
采訪臨近結束的一天,瀏陽的朋友開車將我?guī)нM了山區(qū)。瀏陽有無休無止的青山綠水,像漫長的歷史甬道,坐在車里往窗外看,在綠色的疲倦之中會產生某種幻覺,似乎看到那些日子里漸漸熟悉的名字從蒼翠的山色之間浮現出來,又以最為絢爛的方式銘刻進歷史之中。但是我知道,還有更多曾經生動的面孔,在漫長的歷史當中成為無數無名的英雄之一,永遠未被提起;也有很多本應被銘記的名字,隨著硝煙散去,而默默消逝在歷史的回聲中。
在山中穿行兩三個小時之后,車子開進山谷深處一個房舍稀疏的村落,在村子邊緣一棟低矮破舊的黃泥茅草屋前停了下來。草屋旁邊就是一棟覆蓋著白色瓷磚的二層小樓,而環(huán)顧整個村子,這棟草屋也顯得極為寒酸,如同一只蜷縮在村口瑟瑟發(fā)抖的老黃狗。站在草屋前,夏日晃眼的陽光讓我看不清屋內的陳設,正在我一陣陣發(fā)暈時,從門內黑暗中走出一位老婦人,黑黢黢的,瞇縫著眼,身子佝僂著,穿一身灰藍色的粗布衣裳。陪我同來的朋友早迎上去,扶著老人坐在屋前的矮凳上,用我聽不懂的當地話親熱交談,而后才回過頭來對我說:這就是尋淮洲的家。
我不禁一陣愕然。
尋淮洲,我軍歷史上最為年輕的司令員。兒童時代即在學校參加革命活動,秋收起義前夕,不滿15歲的他便離開家鄉(xiāng)參加瀏陽工農義勇隊,開始了革命戎馬生涯。秋收起義后,尋淮洲跟隨毛澤東上了井岡山。從1927年到1933年短短6年內,尋淮洲因屢建奇功,從一名普通戰(zhàn)士升任紅七軍團的軍團長,那時他才21歲。1934年,尋淮洲擔任北上抗日先遣隊總指揮,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率部轉戰(zhàn)閩、浙、贛、皖4省,連續(xù)作戰(zhàn)4個月之久,行程3000多里,有力配合了中央主力紅軍的反圍剿斗爭,用鮮血譜寫了紅軍歷史上最為悲壯的一頁。在1934年12月的一次戰(zhàn)斗中,身先士卒的尋淮洲中彈而亡,年僅22歲。據說,恨尋淮洲入骨的蔣介石,曾命國軍獨立旅旅長王耀武夜半掘墳,砍下尋淮洲的腦袋解送南京。而當王耀武挖開墳墓時,他眼前尋淮洲的尸身赤身裸體,衣服全被剝光。多年后,已成戰(zhàn)俘的王耀武回憶起那一幕,仍難掩他獲知真相后內心的顫抖。原來,尋淮洲部早在一個月前就彈盡糧絕。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隊,一直是在漫天大雪的嚴冬中,被一支穿著破舊單衣和草鞋的隊伍屢屢挫敗。在這種情況下,尋淮洲命令先遣隊中所有戰(zhàn)死者的衣服,都要剝下來留給活著的戰(zhàn)友,連他自己也不能例外。
而此時我就站在尋淮洲出生和長大的地方。烈士過早犧牲,沒有后代,那位從草屋的黑暗中走出的八旬老婦唐桂花是尋淮洲的侄媳婦,其丈夫后來過繼給尋淮洲,所以她可算是尋淮洲最親的后代。如今她依然生活在這里,每天坐在破敗的房屋外,一只一只為煙花廠卷花炮來貼補家用,每卷一只花炮得酬5分。我坐在老人面前,一邊看她勞作,一邊努力辨析她喃喃自語般用家鄉(xiāng)話跟我講述的烈士往事,但終究什么也聽不明白。陽光滑過茅草屋頂,在老人的身上落下陰影,四野無風,曾經的戰(zhàn)火硝煙如今全都歸于平靜的生活。我的視線越過老人低塌瘦弱的肩膀,被草屋墻上幾個歪歪斜斜的字吸引住。那分明是哪個學齡兒童的隨手涂鴉,在任何一座城市的任何一座房屋的墻上都能找到,往往是同伴之間的相互謾罵。而此處墻上的字顯然系毛筆所寫,雖經年歷久,依然于稚嫩中透出一分硬朗。我細細摩挲辨識字跡,赫然發(fā)現寫的是“中流砥柱,湘中明珠”8個字,不禁胸中為之一蕩:究竟是怎樣的血脈傳承,能讓小孩子都有如此胸襟與豪情呢?
在瀏陽市檔案館,我看到了尋淮洲在蓮溪鄉(xiāng)立高等小學讀書時用過的作文本。翻開輕脆泛黃的紙頁,近90年前那位聰慧的瀏陽農家子弟的筆跡,稚嫩卻不失方正有力。在第一篇名為“現在的我”的文章中,尋淮洲寫道:“我們生在世界上,假使和那寄生蟲一樣,春來也好,秋去也好,一味甘食美衣,玩日愒歲,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間;由幼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空空過此一生,豈不是太無意識嗎?”我仿佛坐在近100年前的小學教室當中,看著一個黑瘦的少年從門外的陽光里跑進來,面孔漸漸顯得清晰。他打著補丁的書包里還插著半卷沒有散發(fā)完的農民協(xié)會的傳單。他坐到書桌前,打開硯臺匆匆忙忙地磨墨,他不會想到他即將落到紙上的朵朵墨跡歷經一個世紀的風云變幻仍未消退,紛紛向我訴說著他單純而赤誠的夢想。落筆前他抬起頭從腐朽的木楞窗戶望出去,這個高小在讀的學童想到的是鄰縣平江的士兵如何辜負了作為士兵的責任,令他痛心;想到的是正在遭受著列強欺凌的中國大地,發(fā)出陣陣呻吟;想到的是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法國早已因為大革命而實現了自立自強,而四百兆的中華同胞更應該萬眾一心。
如果要問我什么是中國夢,我要說,那個10歲出頭的黑瘦少年坐在四面透風的教室里,所想到的,所寫下的,就是中國夢。即使他只不過如流星一樣匆匆劃過夜空又倏然隕落,即使他并不像他的諸多同鄉(xiāng)一樣聲名遠播眾所周知,甚至哪怕歷史只停留在他身在教室之中揮毫畫夢的那個時刻。夢想從來不僅僅是高揚的口號,也從來不僅僅是英雄的光環(huán),夢想應該是每一個孩子真誠的渴望,并為此渴望將自身寵辱拋諸考量之外?;蛟S對于個人而言,夢想不過是從歪歪斜斜的“中流砥柱,湘中明珠”出發(fā),多年之后回到家鄉(xiāng),成為落在勞作老人肩膀上的一縷陽光。而對于更加闊大的天地而言,正是這一縷縷陽光,構成了太陽。
那天離開的時候,一輛轎車從山口顛簸著迎面開來,經過兩三個從田埂勞作下來的人時停車談笑了幾句。我回頭看看,老人還站在陽光滿地的茅草屋前目送。突然一個念頭閃過,不知那寫下“中流砥柱,湘中明珠”的孩子如今身在何處?夢當然還在繼續(xù),而大地無言,或許于沉靜的守候中早已年年舊貌換新顏了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