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糯康被押到提審現(xiàn)場。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9月20日,昆明市中院將對湄公河“10·5”慘案主犯糯康等人進行公開審理,糯康等6名被告人分別以涉嫌故意殺人罪、綁架罪、劫持船只罪等被提起公訴。昨天,參與審訊糯康集團主要犯罪嫌疑人的“10·5”案件審訊組組長張潤生、審訊組成員張合富、吳健,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專訪,講述了在審訊過程中遇到何種困難,如何突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線,嫌疑人的心理變化等細節(jié)。
揭秘一:
預先給糯康心理“畫像”
提前熟悉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狀況,為審訊中的心理交鋒做準備
“在見到糯康之前,我們就已經(jīng)對他進行了心理刻畫”。“10·5”案件審訊組組長張潤生說。
“心理刻畫”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既有信息,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制作“畫像”,令審訊人員提前熟悉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狀況,為審訊中的心理交鋒做準備。
專案組除了前期對糯康所犯案件梳理得到的情報,更重要的是得到糯康集團二號人物??岛腿柸宋镆廊R落網(wǎng)后提供的一些關(guān)于糯康的細節(jié)。
專案組之前對糯康的家庭也有了大致的了解,這也是刻畫糯康心理的一部分。糯康至少有3個老婆,好幾個家,十個子女。
在張潤生看來,糯康和其他毒販相比,沒有太多突出的地方。但他有兩個心理特點。一是多疑。他對任何人都不太信任,包括他的伙伴同盟。他疑心之重,以至于幾乎不在人前接電話。
二是缺乏家庭責任感。盡管有很多家庭,但糯康很少承擔責任,“他到底有幾個孩子,自己都不清楚”。
這些對糯康的心理刻畫,都將成為在審訊中和糯康心理交鋒的憑據(jù)。
揭秘二:
翻譯工作一波三折
翻譯既要令犯罪嫌疑人聽得懂,又要傳達審訊的語氣
對糯康的審訊中,語言問題成了首當其沖的困難。
糯康是緬甸人,傣族,有權(quán)使用本民族的語言——傣語接受審訊。語言無法溝通,審訊就無法進行。
但是翻譯并不好找。傣語分不同的方言,每個方言之間有地區(qū)性差異。
而且為了能夠體現(xiàn)審訊的語氣、用詞、神態(tài),和對關(guān)鍵詞的強調(diào),必須要找對審訊比較熟練的人,因此只能是從民警中找翻譯。
審訊組為糯康找了一個會傣語的民警做翻譯,糯康最開始說可以聽懂。但是到了某些關(guān)鍵詞時,又說聽不懂。
張潤生說,有時候確實存在這種狀況,糯康的語言里會有一些區(qū)域性外來詞。比如在糯康的語言里,電話號碼和電視是一個詞,有時候根本無法判斷他所說的意思。
審訊開始階段,糯康一個人就換了三名翻譯。最后,傣族的民警仔細聽糯康講話的語氣,為他找了一名帶老撾傣族口音的翻譯。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