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路透中文網8日報道,日本遭遇3 ·11連環(huán)災難三個月之后,長期研究日本問題的專家薩繆爾斯(Richard Samuels)來到東京,為他計劃撰寫的《國家的重生》(Rebirth of a Nation)一書進行實地調研。
經過數(shù)月考察后,薩繆爾斯決定將書名改為《危機辭令》(The Rhetoric of Crisis)。
現(xiàn)在,那場強震、海嘯、還有接踵而至的核災難已經過去整整一年了,但是即使如此大的災難,明顯還是沒有把日本從政治和經濟麻痹中喚醒。
薩繆爾斯是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的主任。他說,“迄今為止,關于改變的言論似乎多于真正的改變。一直還是如此的涇渭分明?!?/p>
日本原本龐大的政府債務仍在膨脹,一些關鍵性決策也是一拖再拖。在勢均力敵的議會,許多機構在各項事務上不是例行公事般地“達成共識”,就是進行政治交易。
飽受利益集團左右的主流政黨也無力擱置分歧,展示出民眾渴望的領導能力。
日本政壇似乎已經恢復舊貌,議會內部派系林立,繼續(xù)上演一年一度的“推倒首相”活動,該國五年內換了六任首相,至關重要的稅收和福利改革眼下面臨擱淺危險。
野村證券(Nomura Securities)首席經濟學家Takahide Kiuchi稱,“我個人曾以為,震后會出現(xiàn)一個聯(lián)合政府來拯救經濟。但事實并非如此,朝野兩黨仍在相互爭斗。這讓我失望至極?!?/p>
在過去12個月里,日本確實已經發(fā)生了變化,只是過于漸進且毫無聲息,完全沒有引起關注。
這些變化背后的主要推動力是:政客與政府之間的猜疑加深,以及他們的無能所引發(fā)的公憤。
斯密特斯(Pelham Smithers)是一家英國市場咨詢公司的董事總經理,他在去年3月11日災難發(fā)生后曾幾次到訪日本。他說:“我覺得它(災難)讓日本的中樞較以前有所變化,民眾對日本這樣的體系肯定不那么寬容和信任?!?/p>
這樣的公憤能否促使日本政治、經濟和社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是讓民眾變得更加冷漠和沮喪,或者是介于兩者之間的某種狀態(tài),這一切依然不得而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