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粽子還不能配冷飲,因為那樣容易讓糯米凝固,更不容易消化。吃粽子可以配一碗清淡的蔬菜湯,比如冬瓜、竹筍、絲瓜湯,能幫助消化。吃粽子還可以喝點熱紅茶,能起到很好的解膩消化作用。
2.粽子屬于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更適合。素粽子的熱量沒有傳說中那么高,但畢竟屬于糧食。一般來說吃一個大粽子減一小碗米飯即可。
3.粽子不宜作為一餐當(dāng)中的惟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較快。如果多吃些蔬菜來配合,吃粽子之后就不會有這么強的饑餓反應(yīng)。
4.熱糯米本身雖然好消化,但和油膩的配料混在一起,比如肥肉、蛋黃等,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會感覺不舒服,另一部分人則容易上火。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吃粽子宜選清爽的北方小棗粽子,不宜配太油膩的菜。對于容易上火的人來說,不宜配促進身體發(fā)熱的牛羊肉類、油炸食品和過辣的菜。蔬菜、豆制品和不油膩的魚類最宜。
5.因體質(zhì)不同,胃酸過多的人吃甜粽子可能不舒服,有燒心感,吃咸味的肉粽略好一些,少量粽子配合較多的蔬菜也會好一些.
6.選購粽子最好到商場、超市和正規(guī)的副食商店購買。購買粽子時要仔細(xì)辨別食品標(biāo)簽上的生產(chǎn)日期和保質(zhì)期,查看真空包裝是否有漏氣,有沒有變質(zhì)。吃粽子時若感到棗有發(fā)酸、發(fā)苦或餡口味不正時,千萬不要食用。
7.觀察粽子形態(tài)應(yīng)粽角端正,扎線松緊適當(dāng),無明顯露角,粽體無外露。剝?nèi)ヴ杖~,粽體具有應(yīng)有的色澤,外觀有光澤。無雜質(zhì),無夾生,不得有霉變、生蟲和其它外來污染物。
8.粽子配水果。吃粽子的同時,可以搭配蔬菜、水果等可幫助腸、胃蠕動的食物,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消化不良。但是不能吃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類,比如西瓜,否則容易造成腹瀉或腹痛。
9.做粽子的時候,可以使用的一半的糯米,一半的其它雜糧米和輔助料理,如紅豆、紅棗等!因為完全由糯米做成的粽子,食用后所需消化時間較長,容易造成胃酸過多、腹脹或肚子悶痛等消化不良癥狀,若以部分雜糧米、紅豆、山藥等取代,可增加纖維質(zhì)含量,減少腸胃負(fù)擔(dān),有益于身體健康,還有助于增加口味!
10.慢性胃炎、胃潰瘍病患者,這類人最好不要吃粽子。粽子的主料是糯米,不易消化,會在胃里停留很長的時間,刺激胃酸分泌,容易導(dǎo)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舊病復(fù)發(fā)。
11.老人和兒童。粽子中含有許多糯米,黏性大,老人和兒童的腸胃功能相對較弱,食用粽子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胃酸過多、腹脹等,如一定要吃也要控制數(shù)量。
12.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不適合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xiàn)在很多粽子品種繁多,粽子中常常會放入肉、紅棗甚至海鮮等,從而讓一個普通的糯米粽子成了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食用此類粽子,對病情有很大的惡劣影響。
13.糖尿病患者。粽子含糖量較高,如果粽子中加入了紅棗、豆沙則含糖量更高,食用這種含糖量高的粽子,容易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14.吃粽子不可空腹,不可在臨睡前吃粽子當(dāng)夜宵。做好的粽子最好在三天內(nèi)吃完,吃不完的粽子要注意保存冷藏,吃之前需再加熱,冷粽子不可吃,否則更難消化!如果粽子剝開有粘絲,則表示粽子已不新鮮放了很久了,不可再吃!
15.咸蛋富含脂肪、蛋白質(zhì)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還含有鈣、磷、鐵等多種礦物質(zhì)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及維生素,但孕婦不宜多吃,因為每只咸蛋含有鹽10克以上,吃多了極易造成孕婦水腫,而人體日需鹽量約為5至8克。
16.現(xiàn)代人在粽子里添加小棗、花生、蓮子、山藥等配料,更有補益作用;添加紅豆、綠豆、豆沙等配料,則能清熱解毒,并增加蛋白質(zhì)含量;制作肉粽、蛋粽,則可以提高蛋白質(zhì)和脂肪,增加鐵的含量。
17.粽子好吃,可吃多了就會引起各種腸胃疾病,下面這些助消茶可以作為食用粽子之后的養(yǎng)生飲料,幫人們減輕腸胃負(fù)擔(dān)。陳皮二錢、麥芽二錢、佛手柑三錢、山楂三錢、烏梅一錢、甘草一錢半,這樣一帖的藥量,可以煮約一公升的開水,當(dāng)養(yǎng)生茶飲用。
18.粽子應(yīng)趁熱吃,加了油脂、肉、蛋黃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對于消化能力差的人來說尤其要注意。
19.吃粽子搭配白蘿卜。白蘿卜具有清爽理氣利濕的作用,吃粽子的時候搭配食用,可以促進消化。吃粽子蘸白糖。糖對黏液有稀釋消化作用,可以保護胃黏膜、保護脾胃,中醫(yī)認(rèn)為,糖有補益和中作用,所以蘸糖吃粽子是完全可以的。
20.在保留上,粽子可以放在冷凍柜里速凍后長期保存,吃的時候要重新蒸透,或用微波爐化凍。存放時最好分成一次吃完的小包,用塑料袋包嚴(yán)實,和其他肉類等生食品分開放,避免交叉污染。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