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zhàn)決勝于無形
海軍裝備研究院某研究所紀事
海軍裝備研究院某研究所為加速海軍信息化建設,不負使命、勇于創(chuàng)新、捷報頻傳:一項項關鍵技術相繼突破,一項項重大課題從試驗室走向生產線,一大批信息化成果裝備到部隊,先后獲得了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30余項;國家獎勵和發(fā)明專利10余項……
科研就是上戰(zhàn)場
2010年10月,南中國海。
時任該所副所長的周建軍,站在劇烈搖晃的甲板上,心中云飛浪卷。前不久,他們接到上級命令:某型信息化裝備試驗,由該研究所作為軍內責任單位負責指揮協(xié)調,務必于12月20日前完成。
軍令如山!對該所而言,這既意味著使命、責任與挑戰(zhàn),又飽含著信任、期盼和厚望。所黨委研究決定,由副所長周建軍任技術總指揮,組成16人的課題組參戰(zhàn),向首次在某新型艦船上,首次在南海海域,首次指揮空中、海上、岸基多種兵力,首次協(xié)調軍地多家單位等試驗中的10多個“首次”發(fā)起挑戰(zhàn)。
孫明珠,試驗船上的唯一女性?,F(xiàn)研究所某研究室副主任。風浪肆虐的那些天里,她連續(xù)3天嘔吐不止,茶飯不進。可一聽說試驗繼續(xù),強撐著站到工作崗位上,面前放著一個塑料桶,邊吐邊收錄分析著試驗數(shù)據(jù)。
2010年11月7日深夜,風雨交加,浪濤洶涌。課題組進行某項試驗。戰(zhàn)斗在崗位上的孫明珠頭暈目眩,臉色蠟黃,可她半坐半躺著依然在監(jiān)測收錄各種數(shù)據(jù)。
姚曉南,這是一位年輕的科技干部,所在試驗船噸位小,空間窄,條件差,抗風浪能力弱。為了取得較好的試驗效果,船上加裝的很多設備架設在船體比較高的位置,有的設備還要隨著試驗船的航行不斷校正方位。為確保試驗效果,姚曉南用安全帶把自己綁在桅桿上,身體懸在半空中,強忍眩暈,調整設備。
還有唐英巡;還有趙朝先……在這次歷時48天,航程近5000余海里的專項試驗中,課題組的全體同志直面生死,不畏艱險,連續(xù)作戰(zhàn),大膽嘗試試驗的各種新方法,在惡劣環(huán)境下,在實戰(zhàn)條件下,全面考核和檢驗了系統(tǒng)的性能及綜合作戰(zhàn)能力,出色完成了任務。
放棄亦是收獲
這一天,信息工程技術研究所沸騰了。他們負責研制的某系統(tǒng)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個獎已經司空見慣。而在當時,此前的17個年頭,他們與這個獎項無緣;為了這個項目,幾十名科研人員連續(xù)奮戰(zhàn)了整整7年。
欣喜之余,大家把疑惑的目光投向項目主要組織者和復雜技術難點攻關帶頭人、時任該所副所長的鄢茂林身上。因為,獲獎名單上看不見他的名字。
鄢茂林沒有過多解釋,只是說:“我已經當了所領導了,這個項目大家都作了貢獻,這個,獎年輕一點的同志更需要,對他們今后的發(fā)展作用會更大?!?/p>
讓年輕人才挑大梁,鼓勵年輕人成才成名,許多老同志甘當幕后英雄。室主任李建濤這些年來似乎沒有很大的成果,一直默默無聞地辛勤工作,可有人做過這樣的統(tǒng)計:目前該所研究室副主任以上領導干部,有50%以上在他手下干過;該所被海軍裝備研究院評為科研新星的有4名,他所在室就有兩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