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上學放學的時候,在大足區(qū)響水灘水庫,平靜的水面上,總能看見一條小小的木船來回穿梭。上學時,撐船的人把岸邊的孩子一個一個牽上小船;放學時,撐船的人把船上的孩子一個一個牽下小船。
撐船的人叫李從書,從水庫那頭的李家壩子,到水庫這頭的陳家壩子,接送孩子們上學、放學的這條小木船,他一撐就撐了將近10年。
一個人、一雙槳、一條船,撐起了山里孩子求學的希望。
一條小船,撐起求學的希望
李從書任教的大足區(qū)季家鎮(zhèn)龍?zhí)林行男W青坪村小,位于響水灘庫區(qū)深處。
冬天的清晨,天蒙蒙亮時,李從書便出門開撐船了。7點半出門,步行20分鐘到碼頭。把纜放船一氣呵成,李從書劃起小船便直奔水庫對岸。從水庫那頭的李家壩子,到水庫這頭的陳家壩子,步行上學需要繞水庫一圈,要走兩個多小時,而劃船的話,一個來回只要半個小時。
需要乘船的孩子,如今還剩下13個,大多住在水庫對岸的李家壩子。
“早飯吃雞蛋了沒?”“頭天的作業(yè)有沒有完成?。俊?一個一個將孩子們牽上小船,李從書一邊劃著船,一邊和他們聊著天。年齡大的孩子則幫著照看纜繩、安排座位……
十幾分鐘后,船攏靠岸,李從書再一個一個把孩子們牽下小船,然后步行20分鐘,在早上8點40前趕到學校。
2007年,剛剛“民辦轉公辦”的李從書花1000多元買下第一條小木船后,他既當老師,也當船夫,每天都要花2個多小時接送孩子們上學、放學。木船劃爛3條,將近10年來從不間斷,也沒有收過一分錢!
要問李從書為啥這樣干?他嘿嘿一笑,“別人都說我患了一種病,就是喜歡教書的‘職業(yè)病’!”
李從書說,他的學生里有一對兄弟,叫魯力、魯亮,兄弟兩住在水庫對面的千佛村,即便坐他的小船,每天上學仍需步行3公里。 “只要看到村里的孩子都有書念,我就打心里覺得驕傲!”
一所學校,更是一個家
而這份驕傲,來之不易。
1978年,李從書成為民辦代課教師,主動要求到青坪村小執(zhí)教。兩年后,學校的土墻房子倒塌了。他自籌資金6000元,以建家的名義建教室,其中5000元是借的。當時,李從書的工資不到20元,不得不賣掉家里所有的口糧,甚至是肥豬,窮得剛過春節(jié)也得四處借糧吃飯。5000元借款他整整還了10年。
2003年,村小學生發(fā)展到130余人,原有校舍坐不下,李從書不得不花費3萬元第二次改建學校,全靠民間借貸,至今都沒還完。
2013年,大足區(qū)教委籌資50多萬元,在距離老校舍約500米的地方,修建了一所建筑面積達300平方米的標準化校舍。
如今,青坪村小增加到4個班、1個幼兒園,還有了600多平方的操場,操場上有籃球架、乒乓臺……支教的老師也增加到5位,加上李從書,6位教師已經足夠了。
李從書也給每一個坐船上學的孩子配置了救生衣。
青坪村黨委書記王恒剛表示,30多年的教學生涯里,李從書不愧“最美鄉(xiāng)村教師”的稱號。他既是老師,又是“校長”;既是管理員,又是炊事員;既是保姆,也是船夫……他每天堅守著三尺講臺,更守候著屬于自己的幸福和驕傲。
“只要干得動,我愿意一直干下去!”李從書說,他還有三個愿望,一是到學校的路硬化了3.8公里,還有3.2公里沒硬化,老師、學生上學都不方便;二是金今年他已經60歲了,年齡大了,力氣也不夠了,就想要艘不那么費力的機動船。
第三個愿望最難,也最迫切,希望自己有一天干不動的時候,還有人把船繼續(xù)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