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集車站法式票房(商丘火車站的前身) (本報資料照片)
解放一路曾經(jīng)是朱集鎮(zhèn)最古老最繁華的街道之一。解放一路143號這座建筑建于上世紀30年代,當時是所學校。記者 崔申義 攝 (攝于2003年7月14日)
1997年3月13日,由團中央、全國綠委、林業(yè)部、鐵道部、全國青聯(lián)聯(lián)合舉辦的“迎香港回歸”京九植綠護綠活動商丘誓師大會在現(xiàn)在的商丘火車站舉行。記者 崔申義 攝 (攝于2003年7月14日)
隴海鐵路汴徐段于1913年3月奠基動工, 1916年1月,商丘火車站的前身——朱集車站正式投入運營。
百年風云如煙,人間滄桑巨變。
當時的朱集車站僅是隴海鐵路上的“三等小站”。如今隴海、京九兩條國家干線鐵路在商丘交會,商丘也成為了綜合交通樞紐。
2012年12月,鄭州至徐州客運專線正式投入建設。明日的商丘,必將因鐵路發(fā)生更多的改變。
撫今追昔,商丘以隴海鐵路為緣而衍生的故事多多,這些故事有悲愴的、艱辛的,也有豪邁的、昂揚的,但都讓人難以忘懷。
本文謹將尋訪到的商丘鐵路舊事和文獻資料如實記載,以見證這段平凡但非凡的歷史。
興建隴海鐵路 朱集站艱難起步
清朝末年經(jīng)濟崩潰,清統(tǒng)治集團對鐵路建設一直爭議十分激烈,洋務派力舉鐵路建設為求富求強之策,帝國主義列強早已把鐵路作為對華輸出資本和榨取中國人民血汗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清末至民國初年,出現(xiàn)了特殊的中國鐵路增長期。
1875年—1876年,英國人修成上海至吳淞鐵路,長18公里。1887年—1903年,俄國修建東清鐵路,首開帝國主義大規(guī)模在中國建造并營運鐵路的先例。至20世紀頭十年,帝國主義掠奪路權的惡浪達到高潮,在辛亥革命前夕,先后筑成津榆鐵路(1891—1894年)、汴洛鐵路(1902—1909年)、津浦鐵路(1908—1911年)等21條干線鐵路,全長9200余公里,由帝國主義直接或間接投資經(jīng)營的鐵路竟達8300公里,占90%以上。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3月10日,孫中山信守諾言,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職務,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同年,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周學熙、交通總長朱啟鈐與比利時白耳義鐵路電車公司代表陶普施,在北京簽訂延伸汴洛鐵路,即修筑隴海鐵路開封至徐州段的借款契約,借款2.5萬法郎(折合1000萬英鎊)。1912年11月2日,交通部督辦施肇曾與法國、比利時簽訂筑路和管理合同。從11月20日起,徐州至開封間隴海路段開始現(xiàn)場選線勘測。
負責開封至徐州段現(xiàn)場選線的是法國工程師。他們先在地圖上標出已建成的開封、徐州兩站位置,再到歸德府城北門外現(xiàn)場勘查,剛剛插上測量標志,當?shù)囟辔皇考澇雒?以“破了風水,對后代不利”為由,堅決拒絕隴海選線靠近古城北門、北關一帶,城里居民也聞訊趕來,紛紛反對鐵路臨近歸德古城。法國工程師只好把車站選址向北平移約7.5公里,在朱孫集土寨墻南2里外一片亂墳地上打下測量木樁,為朱集車站正式選點定址。
從1913年3月起,隴海鐵路分別以徐州、開封為東西端點,同時相向施工。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日軍會同英軍侵占青島等地,隴海鐵路徐開段,包括朱集車站施工工程陷于停頓。
1915年,北洋政府交通部核準發(fā)行短期借款500萬元,前后售出債券453.11萬元,實收324萬元,專供徐開段隴海鐵路施工之用。
1915年5月,商丘東至徐州146公里,西至開封131公里全線完工,至此徐州至洛陽之間鐵路全線貫通。朱集車站建一座283平方米的法式票房,設旅客站臺工程,共長400米。建機車庫一座,內(nèi)鋪設軌道兩股,可容機車四臺,1916年1月正式投入運營。
轉眼百年,隴海鐵路徐開段第一代建設者的后人,至今仍能說出不少前輩們流血流汗的經(jīng)歷。
商丘市教育局退休干部劉福信說:“我家祖籍山東藤縣,幾代人都在鐵路上工作。開始修建津浦路時,我爺爺就是背石子的勞工。剛剛修好津浦路,爺爺又帶著我伯伯和父親轉到隴海線徐州至開封段鋪路架橋。人們都知道我父親劉讓是商丘車站的老站長,又有誰知道我爺爺他們也為商丘鐵路修建流過血汗呢!”
家住商丘市豫劇團家屬院的李淑華是商丘火車站早期工運活動參加者李庭孝的長女。她說:“我的父親青年時代曾留學法國,通曉法語。隴海鐵路徐開段修建時,我父親就參加筑路,當工人領班。法國工程師把技術要求先對我父親講,父親再傳達給工友們。父親曾參加鐵路大罷工,還是當年程圣賢(早期中共黨員)領導下的商丘鐵路工會的委員之一。”
梁園區(qū)統(tǒng)計局退休干部梁巧菊回憶說:“我爺爺梁鳳春出生于河北吳橋,因家里太窮,14歲時經(jīng)老鄉(xiāng)介紹到南京鐵路段長家做雜工。后來他到鐵路上干活,幾年后成為火車司機。先在津浦線開車,常住徐州,此后隴海豫東段修路時,他時常從徐州向商丘運物料。隴海豫東段通車后,他往返于徐州至開封之間。1919年,懂法語又會管理的河北滄州人藍輔臣成為朱集車站首任華人站長。我爺爺與藍站長同屬滄州老鄉(xiāng),便由徐州轉到朱集車站工作,是朱集車站開站之初最早的火車司機之一,后來定居在道北老火車站附近的民安二街西端口。”
梁家祖籍河北吳橋,劉家來自山東微山湖旁的藤縣,李家為江蘇豐縣人,皆因朱集建站通車而聚居商丘,成為火車站附近首批居民。
此后,豫魯蘇皖乃至晉陜各省經(jīng)營者相繼云集朱集車站,商丘縣東北的朱集鎮(zhèn)南門外的車站票房后——這個先前鳥不拉屎的亂墳崗,隨著鐵路通車,人口、商號迅速膨脹,很快變成香餑餑。
隴海東段貫通 人流物流初興盛
1916年1月,朱集車站正式運營,車站從站長到站屬各機構負責人全是法國人。當時全站共有員工22人,客運、貨運、運轉人員都集中在一座法式票房里工作。車站有一名站長,工作人員有站務員向?qū)А⑺拒惙?火車司機)、掛鉤夫、檢票員、行李員、燈匠等。車站鋪設4股半道,有旅客站臺兩座,計400米長。
運營之初,朱集車站只售客票,不辦理行包托運,乘客所托行李,少的自己隨身帶上車,多的自己裝車押運。從1919年至1925年2月之前,朱集車站先后由藍輔臣(河北滄州人)、趙家珍(江蘇徐州人)任站長,車站下設車、工、機、電、警5個部門。
梁巧菊說:“正式通車初期,徐州至開封之間每天只有一對客貨混合列車,分別從徐州、開封兩站相向?qū)﹂_。我爺爺梁鳳春白天開車,夜宿商丘。那時鐵路路基軟,其他設施配套也不全,夜間不準開車。車速也很慢,從徐州到朱集146公里的路程,行車要7個多小時?!?/p>
1908年,由法國人承建的汴洛鐵路通車,與1906年全線通車的京漢鐵路在鄭縣(今鄭州)形成十字交叉之勢。法國投資者看到徐州至洛陽段貫通后中原物流日增,鐵路獲利很大,于是在1921年又增開一對徐州至鄭州的旅客列車,掛一節(jié)行李車廂,行李全由鐵路承運。
1922年,朱集車站更名為歸德車站;1924年,隴海鐵路東段延伸到蘇北大浦,西段從洛陽延伸到河南最西端陜州。歸德車站客貨運輸量持續(xù)增長,每日上車旅客三四百人,托運行包二三百件。
1928年后,中原戰(zhàn)事頻發(fā),車站運營量衰落。1924年至1927年,國民革命軍在北伐戰(zhàn)爭中打垮了“五省連帥”孫傳芳,也打垮了直系軍閥吳佩孚。1928年1月,隴海鐵路經(jīng)營權收歸中國交通部,歸德車站更名為商丘縣車站,王桂榮、李燿先先后任商丘縣車站站長。從1929年9月11日起,隴海鐵路管理局的文件均由法文改為中文。在隴海鐵路序列中,商丘縣車站編號為“G28”。1930年4月至11月,隴海路沿線蔣、馮、閻、桂四大軍閥中原混戰(zhàn)。在戰(zhàn)爭平靜后,商丘縣車站運輸量重新恢復,日承載客運七八百人,托運行李包千余件。
1933年9月1日,商丘縣車站改名為商丘車站。1936年,列車對數(shù)上升,新增一對徐州至西安旅客快車。至此,商丘車站每天有三對列車經(jīng)過,往返于徐州至鄭州、徐州至西安之間,日均上車旅客千余人。從1928年到1945年,商丘車站員工一直為60余人。
隴海鐵路全員罷工 早期工運艱難曲折
五四運動前后,當以張作霖、段祺瑞為首的軍閥爭權奪利大打出手之時,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界出現(xiàn)了罕見的諸說并存、百家爭鳴的生動局面。1920年8月,陳望道翻譯的《共產(chǎn)黨宣言》全譯本在上海出版,傳播了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前后,鄧中夏在北京長辛店深入工人居住區(qū)做社會調(diào)查。1920年10月,李大釗在北京成立共產(chǎn)主義小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主任羅章龍等深入天津、唐山、太原、濟南等地開展工人運動及社會調(diào)查,促進了北方黨團組織建立。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之后,組成了以鄧中夏為主任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總部,開展工人運動。
1921年11月爆發(fā)的隴海鐵路大罷工,就是在中共北京區(qū)委和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京分部導下,為“反虐待”、“爭人格”、“光國體”而發(fā)起的斗爭,前后歷時僅十天,展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反對帝國主義奴役、反對封建軍閥割據(jù)的巨大力量。
1921年11月8日,徐州銅山車站發(fā)生“八號門事件”;當年11月17日,洛陽西廠機務工人罷工。這兩件事情是隴海鐵路全路總罷工的兩個導火索。羅章龍奉李大釗指示,于1921年11月17 日從北京奔赴洛陽,領導隴海鐵路大罷工。罷工委員會與路局多次交涉無果,下令從11月20日起全路總罷工。11月20日午后,東起連云港、西至觀音堂之間的徐州、歸德、開封、鄭州、洛陽的所有機車一起怒吼長達十余分鐘。“開封西赴鄭、洛,東赴歸、徐之車均未開車;而由徐西駛,觀音堂東駛之車均未到開封。”在兩三小時之內(nèi),隴海鐵路全線癱瘓,罷工一直堅持到11月27日。1921年12月,首屆隴海鐵路總工會執(zhí)行委員會在開封選舉產(chǎn)生,朱集車站工人程圣賢、王連陛當選執(zhí)行委員。朱集車站當時是隴海鐵路機務工人七大集中地之一。在大罷工期間,朱集車站全體工人積極參加罷工斗爭。
罷工勝利結束后,1921年12月初,羅章龍巡視隴海鐵路朱集車站,幫助建立隴海鐵路歸德工會,秘密發(fā)展程圣賢、王連陛、姚鼎三人入黨,成立車站黨組織。在羅章龍撰寫的《隴海鐵路大罷工》和《椿園載記》中,均記載了此史實。1923年2月1日,歸德車站黨組織選派兩名工人列席鄭州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大會遭到吳佩孚鎮(zhèn)壓,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工會被封閉,工人運動陷入低潮。
1927年5月,豫東地區(qū)中共組織恢復活動。經(jīng)上級黨組織指示,中共商丘縣黨支部負責人徐華章、葉誠憲曾多次赴朱集與車站黨組織及工會組織聯(lián)系。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后,車站黨組織仍堅持隱蔽斗爭。
據(jù)梁園區(qū)黨史資料記載,從1928年7月至1934年6月,車站中共領導下的工人運動始終堅持斗爭。中共河南省委于1928年7月3日至10月20日,先后5次向中央報告歸德工運情況。1930年4月3日,中共河南省委指示開封市委,派人到隴海鐵路工人斗爭活躍的洛陽、鄭州、歸德、徐州等站聯(lián)系,準備召集全路代表大會,組織以“發(fā)欠按月開支加薪”等為中心內(nèi)容的全路罷工。由于蔣、馮、閻、桂中原大戰(zhàn)爆發(fā),全路罷工未能實現(xiàn)。
1934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軍事委員會派國民黨40軍隱蔽的地下黨員王廷路,到駐商丘國民黨部隊搞地下工作。王廷路與車站工會秘書、地下黨員尚振華(于1938年叛黨投敵)聯(lián)系。不久王廷路被捕叛變,尚振華及兩名鐵路工會負責人被捕入獄,程圣賢、劉雋杰等以鐵路工會名義營救未果。商丘鐵路工會及黨組織此后受到重創(chuàng)。
據(jù)《商丘市(梁園區(qū))黨史資料選編》記載:“劉雋杰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中共河南省委交通員,因省委機關遭受破壞,于1929年6月至1938年8月,曾兩次在朱集隱蔽,以偽隴海鐵路工會商丘分會秘書、商丘扶輪小學(商丘鐵路小學前身)校長等身份作掩護,同工會負責人程圣賢(中共黨員)等一起,積極領導工人開展斗爭,反對路局的壓迫剝削?!?986年春天,在原商丘市(梁園區(qū))黨史辦副主任李敬修等多人陪同下,劉雋杰親自到商丘道北火車站附近,在民安二街西端,現(xiàn)場指認其與程圣賢(中共黨員)共同組織商丘早期工運活動的地方。
1942年下半年,冀魯豫軍區(qū)5分區(qū)在隴海鐵路成立汴商敵工委。該工委于1943年在商丘車站建立聯(lián)絡站,為粉碎日偽大掃蕩提供重要情報,轉運多批物資,有多名地下工作者為革命犧牲。
1945年8月15日,日軍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成立開封鐵路局,商丘車站由開封車務段派員管理。1946年5月,恢復隴海鐵路局,撤銷開封鐵路局,商丘車站由開封車務段管轄。1948年11月6日,商丘解放,淮海大決戰(zhàn)開始,商丘車站當時只有6股半道,車站歷經(jīng)戰(zhàn)亂,破爛不堪。當時車站共有員工100多人,升格為二等車站。
1948年11月20日,中原野戰(zhàn)軍在商丘車站設立總兵站,不久改稱中原軍區(qū)運輸司令部,由中原、華北集中到商丘的大批彈藥及其他支前物資,經(jīng)商丘車站或公路干線運往淮海大決戰(zhàn)前線。1949年春,中原軍區(qū)授予商丘車站錦旗題詞:“商丘車站全體職工在淮海戰(zhàn)役運輸工作中起到火車頭作用。”1949年1月,鄧小平到商丘車站檢查工作時,對商丘總兵站,商丘火車站支前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本文主要參閱史料:《鄭州鐵路分局商丘站志》, 《商丘市(梁園區(qū))黨史資料選編》,陳振江《百年風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