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9 08:07: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進商超賣貨要交進場費、節(jié)假日要交節(jié)慶費、超市開張要交新店開業(yè)費,甚至連合同續(xù)簽都要交續(xù)簽費,除此之外還有開戶費、貨損費、堆頭費、條碼費等各種料想不到的費用;從店長、主管到理貨員,甚至包括看電梯的老大爺,打理費用一個都不能少,商業(yè)賄賂腐敗滲透到商超每一個角落……《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北京、上海、山東等地調查了解到,盡管國家有關部門多次清理整頓大型商超對供應商違規(guī)收費,但這種“亂收費”現象不但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在大型商超對供應商“雁過拔毛”式的亂收費背后,是一些商超在強勢地位庇護下的逐利沖動,是缺少相關立法經濟處罰太輕的制度環(huán)境。更有部分商超為規(guī)避打擊,將不合理費用包裝成符合規(guī)定的“促銷服務費”或簽訂“暗合同”,通過瞞天過海之術鉆政策空子。不難看出,商超亂收費不僅殃及實體制造業(yè),提高了“最后一公里”的流通成本,且導致物價虛高,讓消費者變成冤大頭。
為收費巧立名目供應商“出血”敢怒不敢言
目前商超亂收費的覆蓋范圍廣,幾乎涉及所有商場、超市、百貨店、電器專業(yè)店等大型零售企業(yè)及其下屬門店,違規(guī)收費的項目接近30種,可謂五花八門、名目繁多,絕大多數供應商均被“雁過拔毛”。
李英是北京一家快速消費品供貨商公司的副總經理,從業(yè)10余年小有成就,但愈發(fā)嚴重的商超亂收費問題成為壓在她心頭的重擔。她告訴記者,我國傳統(tǒng)的商業(yè)模式是廠家、供貨商、超市、消費者,而大型商業(yè)超市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主渠道,占據絕對強勢地位,從商品進入超市到消費者購買整個流程,幾乎每個程序都向供貨商收取各類費用。
采購是供應商商品進入超市的第一個門檻,需要簽署正式合同。以李英公司進入北京一家大型超市為例,合同上約定需要首先交包括進場費、條碼費共約100萬元。合同上簽的是新品費,如果再增加一個品,一個品一個店需要3000元。節(jié)慶費每個店需要5000元,一年一般按照6個節(jié)日計算;店內還有海報費,一檔海報2000元,檔期為一周或者兩周,全年一般需要5檔海報。
此外,還有被稱為系統(tǒng)費的費用,也就是網費,因為供貨商需要用超市的電腦系統(tǒng)對賬、看訂單,這項費用為全年2000元。同時看,還有新店費,超市如果再開一家新店,供貨商需要交5000元到1萬元的新店費。北京這家大型超市一般一年開兩家新店,體現在合同上的費用就是在100萬之外,再加上幾萬元。由于合同一般是一年一簽,第二年續(xù)簽合同需要交1萬至3萬元的續(xù)簽費?!斑@不寫到合同里,行業(yè)內叫贊助費。”李英說。
上海一家代理進口牛奶的貿易公司總經理彭先生告訴記者,在上海一家知名的連鎖便利店,貨架上一個飲料面的位置每月展示費就要50元,按照800家店計算,兩個產品一年就需近100萬元,而且是每年都要付錢。
“與其說進場費是‘潛規(guī)則’,對我們來說就是‘明規(guī)則’,只能被動接受,敢怒不敢言?!鄙綎|一家大型超市的食品供應商張建新說,超市新店開業(yè)、老店裝修、店慶等等,都要供應商“出血”。商品上貨架銷售又要交貨架陳列費,交費越多,位置越好,中小供貨商毫無議價能力,層層收費“一個都不能少”。
記者調查發(fā)現,目前商超亂收費的覆蓋范圍廣,幾乎涉及所有商場、超市、百貨店、電器專業(yè)店等大型零售企業(yè)及其下屬門店,對違規(guī)收費的項目接近30種,可謂五花八門、名目繁多,絕大多數供應商被“雁過拔毛”。
按照收費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和層次,商超“亂收費”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可統(tǒng)稱為一次性的“進場費”,包括進場費、合同費、開戶費;第二類是各種名目的服務管理費,包括節(jié)慶費、店慶費、新店開業(yè)費、老店翻新費、信息查詢費、廣告費、海報費、配送費、貨損費、導購管理費、陳列費、堆頭費、刷卡費等;第三類是隨合同期限和新品進入而增加的費用,包括合同續(xù)簽費、條碼費(新品進店費)等。
從店長到看電梯老大爺打點費用誰都不能少
除了各種不合理收費,供應商的商品獲準進入商超后,還要額外“步步打點”,上至店長,下至看電梯的老大爺,都會張口要價,哪一個打點不到都會影響商品銷售,也令供應商不堪重負。
記者采訪發(fā)現,在這些商超亂收費名目中,當屬進場費和無條件返利兩項數額最大,且呈現逐年水漲船高之勢。濟南市工商聯供應商會秘書長韓剛介紹,五年前一家連鎖超市的進場費只需四五萬元,現在至少要20萬元以上,一些人流量大的知名大超市沒有六七十萬根本進不去。
同樣,大型商超要求供應商的無條件返利即“返點”也是越來越高。彭經理告訴記者:“現在商超的后臺扣點一般都在10至15個點左右,而且合同都是一年一簽,每年都要談扣點,年年上漲,做的時間越長合同點數就越高?!?/font>
除了各種不合理收費,供應商的商品獲準進入商超后,還要額外“步步打點”,上至店長,下至看電梯的老大爺,都會張口要價,哪一個打點不到都會影響商品銷售,也令供應商不堪重負。
李英告訴記者,與超市簽署合同后,需要給負責采購的工作人員平均2萬元的打點費。商品進到門店后,給店長的打點費平均每個店3000到5000元;店長之后是主管,或者叫理貨員、訂貨員,平均每人500元,一個店平均有2至3個人;再往下是理貨大姐2至3人,每人需要200元左右;貨物銷售完畢后,負責補單、及時補貨的訂貨組每個店也有2至3人,每人的打點費需要300元左右。即使是門店的財務人員,可以不給現金,但是需要買些禮物,2個人共需約1000元。
“每逢中秋、春節(jié)等大的節(jié)日,必須要給相關負責人紅包,不然會有很大麻煩?!崩钣⒄f,主要是給采購人員和店長,采購最低2000元,店長約2000元。這樣算下來,單個店每年的打點費不低于1.5萬元。
此外,大超市普遍實行內部輪崗制,每一次輪崗,供貨商都需要向新任人員打點。即使是管理電梯的老大爺,也要遞上幾盒煙才行,不然就會說電梯壞了?!耙卉嚨呢?,必須用電梯搬上去,不然就需要等待,加大了物流成本?!崩钣⒄f。
在商超采購人員階層中,商業(yè)賄賂已成為一個普遍現象?!安唤o好處的話,進去了也不會有人幫你好好賣?!鄙虾I虒W院教授顧國建一針見血地指出。
收費欺軟怕硬且內外有別利用“暗合同”鉆政策漏洞
商超亂收費還呈現“欺軟怕硬”和“內外有別”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對國際大品牌和大供應商收費少甚至不收費,對中小品牌和供應商則往往收費翻倍,對商超自營品牌不收費。
據顧國建教授介紹,同樣是收費,零售商對大供應商和大品牌的待遇,與中小供應商和中小品牌相比差距相當大。大品牌可以拿到諸如提前結款、優(yōu)先展示等優(yōu)惠。有些零售商為了讓某大品牌進駐,可以免掉進場費,甚至還送柜臺裝修。到了中小品牌面前,零售商又成了強勢一方,種種苛刻的條件讓中小品牌和供應商喘不過氣來。在有些品類里,國際大品牌與國內小品牌相比,各種收費相差可達到3至4倍。
記者在上海、山東等地的多家大型超市和家電賣場采訪看到,不論是食品、日用百貨還是家電,如今很多商超都推出多款自營品牌,在省去進場費、節(jié)慶費等各種費用后,價格上具有不小優(yōu)勢。
近年來,隨著國家有關部門加大對大型商超違規(guī)收費的檢查力度,一些商超為規(guī)避打擊,將不合理費用包裝成符合規(guī)定的“促銷服務費”或簽訂“暗合同”,通過瞞天過海之術鉆政策空子。
根據《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允許零售商為促進供應商特定品牌或特定品種商品的銷售,以提供印制海報、開展促銷活動、廣告宣傳等相應服務為條件向供應商收取費用,統(tǒng)稱為“促銷服務費”。但由于這種促銷收費沒有具體標準可依,為商超亂收費留下了方便之門。
“現在商超收我們的費用都不會簽在合同里,合同里只簽扣點、物流費用和信息系統(tǒng)使用費用,其他費用談好后以促銷活動費的形式開收據,或直接在貨款中扣掉,目的就是以合法形式掩蓋違規(guī)亂收費?!迸斫浝碚f。此外,很多零售商為了不給供應商留下證據,給供應商開具的各種收費單據通常都使用簡易的“二聯單”,并非正規(guī)發(fā)票,即使供應商舉證,也難以查證是否為商超所開。
供應商吃啞巴虧消費者成冤大頭
由于目前我國缺少相關立法,經濟處罰缺乏威懾力,同時零供關系嚴重失衡,導致商超“亂收費”這一難題“久治難愈”。這樣不僅壓縮了供應商的利潤空間,還導致物價虛高,使消費者成為冤大頭。
李英告訴記者,比如方便面等快消品,在超市一年大約是1到2個百分點的利潤,供應商焦頭爛額擠進去,但最大的贏家是超市。每年退出超市的供貨商比例約有10%至15%,忍受不了就退出。
“現在想要超市正常結清貨款幾乎是白日做夢,壓三四個月很正常,拖半年甚至一年也是常有的事。雖然合同中有結款期限約定,但超市總能找到延期付款的理由,比如指責某個單品供貨不及時、結款單據不全等,有時甚至連解釋都不解釋,就讓等著?!鄙綎|一家大型超市的食品供應商張建新說。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主任、中國零售研究中心主任陳立平認為,商超設置超長賬期并將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向供應商轉嫁,導致很多中小供應商不堪重負,生存艱難。
“進超市是找死,不進超市是等死”,這種矛盾心態(tài),折射出我國零供關系持續(xù)惡化、難以扭轉的深層次原因。“零售商開的價碼必須認,可交完費又覺得自己很艱難、很委屈?!鄙虾J猩虡I(yè)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齊曉齋說。
記者采訪發(fā)現,在原材料價格持續(xù)上漲、企業(yè)成本不斷增加的大背景下,“最后一公里”大幅漲價,已經成為推高物價的主要原因之一。
“羊毛出在羊身上”,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件3元的商品加上正常稅金、損耗和海報費、節(jié)慶費等各種費用,到大超市至少要賣10元才能掙錢,成為商超物價虛高的主要因素。濟南市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黃慶財說,這些虛高的價格最后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受損害的是買單的老百姓,抑制了居民消費。
上海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汪亮、上海商學院教授顧國建等專家指出,針對商超亂收費設置的大多是部分規(guī)章文件,沒有上升至法律層面,對零售商的約束力不足。此外,現行規(guī)定對商超亂收費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導致處罰形同虛設。
(本版稿件除署名文章外,均由記者王志、周琳、閆祥嶺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