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房本之爭”:買房者拿不到證 賣房者拿不到錢
自打9月2日本報繼續(xù)跟蹤鄭州“房本之爭”的后續(xù)并公布記者的聯(lián)系方式后,記者通過電話、短信、微信、郵箱等方式每天都能接到數(shù)十個反映與“房本之爭”有關的求助與反饋。幾乎每位打來電話的市民在陳述了自己的遭遇后,都會留下一連串的“吐槽”與焦慮。據(jù)記者了解,與民眾的焦慮形成反差的是解決方案至今仍未出爐?!皟刹块T的爭議已經(jīng)給百姓造成了迷茫與不便,如果解決方案遲遲不露面,勢必造成對政策的不理解甚至質(zhì)疑政策本身。”針對這場“待劇終”的風波,有業(yè)內(nèi)人士這樣評價說。
事件丨“房本之爭”讓她面臨近70萬的違約金
今年5月,在北京看上了一套房子的鄭州市民A女士(應受訪者要求隱去具體姓名,下同)決定出手在北京購置一套房產(chǎn),一來為自己工作方便,二來可以解決在北京上學的孩子將來的住房問題。
憑借自己家中在鄭州已有的數(shù)套房產(chǎn),A女士很爽快地與開發(fā)商簽訂了相應的購房合同,并計劃將鄭州的一套房產(chǎn)賣掉,在9月份繳納北京住房的首付款。但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因為一場房本之爭,買家已打至資金監(jiān)管賬戶中的購房款卻遲遲無法“變現(xiàn)”。眼看在北京所購置的房子的繳款時間越來越近,A女士也陷入了焦慮之中:基于雙方此前約定,如果A女士不能按時繳納房款,她將面臨高達近70萬元的違約金?!耙钦娴馁r付違約金,誰為我的損失買單?”A女士問。
吐槽丨買房者:拿不到不動產(chǎn)登記證
賣房者:交易資金無法“變現(xiàn)”
A女士的遭遇并非個例,自打9月2日本報繼續(xù)跟蹤鄭州“房本之爭”的后續(xù)并公布記者的聯(lián)系方式后,記者通過電話、短信、微信、郵箱等方式每天都能接到數(shù)十個反映與“房本之爭”有關的求助與反饋。其中,僅反映因為拿不到不動產(chǎn)登記證而造成交易資金無法“變現(xiàn)”的情況就至少有近10起。與A女士有著同樣遭遇的市民B女士則顯得更為焦急。她對記者說:“孩子爹和我都是下崗職工,實在沒有辦法了才想著賣房給孩子籌學費,兩個部門能不能替我們想想?”
房屋中介C先生:“電話快被打爆,鄭州如今的房價‘一日千里’,一天不登記這事兒就不算完。賣家虧得慌,買家怕賣家毀約,身邊多少這樣的例子了。”
市民D先生:“急著換房子結婚,用民間借貸做的解押,利息高得嚇人,咋辦?啥時候解決?”
市民E女士:“既然受理了就給我們辦完再說。我算是明白啥叫‘神仙打架,百姓遭殃’了?!?/font>
幾乎每一位撥通記者電話的市民在陳述了自己的遭遇后,都會留下一連串的“吐槽”。當然,在這種“吐槽”中,更多的是語調(diào)中所帶出的明顯焦慮。
進展丨有關部門開會三次,結論依舊無蹤影
但與“火急火燎”的市民相比,此次風波的相關部門似乎依然“淡定”,截至記者傳稿時,傳說中的解決方案依然沒有露面。
據(jù)知情人士透露,上周五,基于各方的關注及風波發(fā)酵所帶來的壓力,鄭州市政府再次召集相關部門開會對此事進行商議,但會議仍舊是圍繞著“政策探討”而展開。記者了解到,連同此前進行的兩次會議,這第三次會議的結果依然是“未下定論”。
“不動產(chǎn)登記制度是一項在全國普遍推開的政策,大家遵循的都是一樣的法律法規(guī),鄭州也不是所謂的‘先行先試’,為啥偏偏在這里出了問題?”關注本報連續(xù)報道的一位市民這樣問道。
延伸丨房本之爭留下另類“思考題”
上周五,一位在鄭州北區(qū)購買了一套二手房的市民G女士給記者打來電話陳述了自己遇到的困惑。買賣方所委托的中介告訴她說,因為房管、國土兩部門出現(xiàn)的銜接問題,最近與二手房交易所相關的事項均已停滯。
電話中,由于G女士所述問題在記者聽來符合不動產(chǎn)權證書申領的條件,記者便建議她向房屋所在區(qū)的不動產(chǎn)登記分中心進行詢問。
半個小時后,G女士再次給記者打來電話說:“我問了分中心,他們說我可以去辦理不動產(chǎn)權證,但是……”聽到電話中G女士欲言又止,記者感到很是奇怪。
“你說我要是去領了國土部門發(fā)的證,房管局不認咋辦?”G女士在猶猶豫豫中道出了自己的擔憂。
“兩部門的爭議已給百姓造成了迷茫與不便,可以預料的是,如果解決方案遲遲不露面,勢必造成對政策的不理解甚至質(zhì)疑政策本身?!睂τ贕女士由“房本兒之爭”而引發(fā)的迷茫,業(yè)內(nèi)人士這樣點評。
而對于目前的“癥結”,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王祝福表示,不動產(chǎn)登記制度是一項在全國普遍推行的政策,鄭州較之他地出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必然是在“實施細則與具體銜接”方面出現(xiàn)了瑕疵,“擱置爭議,著眼民生,立足解決,是目前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王祝福表示,我們常說要把“好事辦好”,國家決定推行不動產(chǎn)登記制度,本意是為了百姓更方便,這就要求我們的地方政府應當本著“便民利民”的理念,盡快在流程上或具體細則上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并高效解決。
記者手記
面對民眾的焦慮有關部門不能太“淡定”
一方稱為確保交易安全必須收回房本兒,另一方則表示房本是登記程序中必不可少的法定要件。這兩天,不少打算給房屋辦理過戶登記的鄭州市民,被兩個政府部門間的不同說法搞得很是迷茫。在不動產(chǎn)權證的時代,原本已“退居二線”的“房本”卻成為了鄭州兩部門間爭相收取的“搶手貨”,手中的房本到底該交給誰,也似乎成為一道無解的難題。(詳見大河報8月31日A05、9月2日A03版報道)
在記者接到數(shù)以百計的電話中,市民在“吐槽”之后也紛紛詬病解決方案遲遲不予敲定。
兩個部門間的“房本之爭”及其所帶來的監(jiān)管資金無法如時發(fā)放以及交易流程的“戛然而止”,無一不如“小火慢烤”煎熬著相關的民眾。
但與這種煎熬形成反差的卻是解決方案一而再,再而三地“遲到”,或許在解決方案的制定中,相應部門因各種“難言之隱”,而選擇了“淡定”,但相關部門更應明白,這種“淡定”的背后,無時無刻不在耗費著百姓的切身利益。
其實,“房本”本身對于兩部門而言或許價值有限,這背后更多的是“誰來管理”、“誰占主動”的權力博弈及其由此所帶來的“存在感”。
從關注“房本兒之爭”至今,大河報已連續(xù)刊發(fā)了3篇報道進行追蹤。但愿就在明天,我們就能迎來這組報道的“終結篇”。我們期待這個“答案”不要來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