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8 09:38:00 來源:映象網(wǎng)綜合
網(wǎng)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郵差:美國底層社會桂冠詩人之作
內(nèi)容推薦
查爾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1920~1994),20世紀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小說家之一。阿爾貝?加繆稱他為美國當代最偉大的作家,《時代周刊》評論他是美國底層社會的桂冠詩人。他的創(chuàng)作繼往開來,獨樹一幟,被譽為“地獄的海明威”。
布考斯基年輕時做過洗碗工、卡車司機、郵差、門衛(wèi)、倉庫管理員、電梯操作員等多種底層工作,其寫作的主題大多源自他的生活經(jīng)歷。
《郵差》是布考斯基的長篇小說處女作,也是其代表作之一,至今已被翻譯成十六種語言。書中的主人公,人到中年的亨利?切那斯基是美國社會典型的失敗者,從事著勉強糊口的郵差工作,支撐他的是啤酒和威士忌、賭馬和一夜之歡的女人。每天他從宿醉中掙扎著爬起床,或者徒步于暴曬,或者被雨水浸透,游蕩在洛杉磯無數(shù)陰暗的角落,試圖在混亂、艱難的底層生活的折磨中生存下來……
布考斯基獨立于美國文學的寫作風格,便是從本書開始確立。
作者簡介
查爾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1920~1994),20世紀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小說家之一。生于德國,三歲時跟隨父母前往美國。出版過詩集《花朵,拳頭和野獸般的哀號》、《水深火熱:1955~1973詩集》、《戰(zhàn)爭無止:1981~1984詩集》;小說《郵差》、《女人》、《夾心面包》、《苦水音樂》等數(shù)十部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
1994年,布考斯基在美國加州小鎮(zhèn)圣佩德羅去世。墓碑上刻著“Don’t Try”。
精彩試讀
布考斯基就是布考斯基/譯后記(節(jié)選)
楊敬
亨利?查爾斯?布考斯基1920年生于德國的安德納赫,他的同名德裔父親作為參加一戰(zhàn)的美國士兵在那里同他的德國母親相識,約會,結婚。小亨利三歲的時候舉家遷居美國。洛杉磯是他長大的地方,也是他生活了五十年的地方。他的作品是洛杉磯半個世紀的寫照。布考斯基生于三代酗酒的德國移民家庭,六七歲到十一歲每周至少三次受到體罰,隨后痤瘡長滿了他的全身,經(jīng)久不治,無疑加深了他與家人及同齡人的隔閡,無論在家里還是在學校他都是不被接受的。此時遺傳基因幫助他發(fā)現(xiàn)了縱飲啤酒可以讓他感覺快樂一點。就像以后他發(fā)現(xiàn)寫作是另外一件能讓他放松、快樂的事情。
青春期的布考斯基,高大魁梧,精力旺盛,充滿了挑釁傾向。這種傾向有點像他的前輩海明威挑戰(zhàn)對死亡的恐懼。但是布考斯基在挑戰(zhàn)自己的痛苦。挑戰(zhàn)痛苦,即是尋找痛苦來忘記痛苦。所以他半生熱衷于街頭斗毆。他不介意被打敗。也許那正是他想要的。就像他在接受采訪時說的,重要的不是被打的傷疼,生活本身更加難以忍受。
1969年。當時還是辦公用品經(jīng)銷商的約翰?馬丁,愛好收集文學作品。他曾說,當他在一份地下出版物里讀到布考斯基的時候,就像電影聚焦,其他人都退到了背景之中。馬丁認為那是一個生活在窮街僻巷的人為生活在那里的人而寫作。那是來自流浪街頭的聲音。他決定成為布考斯基的出版商,隨后成立黑麻雀出版公司。
之后,馬丁此后出版了布考斯基的所有作品,而且敦促布考斯基辭去郵局的工作。他支付布考斯基每月一百美元(1960年代這是相當可觀的數(shù)目)的終身生活補貼,無論他們的出版事業(yè)成功與否。這樣,布考斯基終于結束了他的噩夢,開始了“職業(yè)寫作”生涯。與別的作家把職業(yè)寫作當作追求不同,布考斯基從來沒有相信過他可以靠寫作生活。他寫作僅僅為了寫作。寫作對布考斯基來說和宿醉沒有不同,不過是他的生活方式而已。
不用說馬丁開始是賠錢的。于是他對布考斯基說,如果布考斯基能寫小說就好了。因為小說(泛指中長篇小說)比詩更賣錢。這時布考斯基四十九歲。
馬丁不久后接到了布考斯基讓他去拿小說的電話。他驚訝于布考斯基怎么能夠在四周左右寫出一部小說。
布考斯基的回答是“恐懼”。
這部小說就是《郵差》。
四周左右完成的小說《郵差》反映了布考斯基寫作風格與其他作家的不同。一個詩人寫的小說著重在語言本身以及語言的內(nèi)涵,而不是傳統(tǒng)的小說框架,更不是通俗小說肥皂劇般的“情節(jié)設計”。消弱小說結構,以第一人稱自然地敘述個人經(jīng)歷。布考斯基的語言風格正如U2主唱波諾所說,他沒有工夫潤色,直接深入骨髓。用最樸實的口語切入事實真相的簡潔英語。例如,《郵差》一開始的獨立一行字:“It began as a mistake.”多么好的起始。英語所謂“great opening”。
在采訪中布考斯基談及應該怎樣寫作時,他列舉了法國作家塞利納(Louis-Ferdinand Céline)和海明威,強調(diào)句子之間的“能量”如海潮般前仆后繼,貫穿文字之中。這也是他自己的寫作追求。另外一次采訪中談及第一次發(fā)表短篇故事,他評論別的作者時說,那些人受到過一點兒教育而去寫柔弱的事情,玫瑰啊,玫瑰,等等。布考斯基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作家之間的區(qū)別。平庸的作家以那些“柔弱的事情”來逃避現(xiàn)實;真正的作家直面生活本身,揭示亙古不變的人性本質(zhì)。布考斯基無疑涉足了人類靈魂中尚且荒蕪的遠方。所以,著名音樂人湯姆?維茨(Tom Waits)評論說,查爾斯?布考斯基是為普通人、為街頭流浪者寫作……他看到了角落里誰也沒有去過的那么遠的黑暗……他為那些沒有自己的聲音的人吶喊。
布考斯基曾說海明威過于嚴肅,所以他自己加入了幽默。布考斯基追求直白、輕松的寫作風格最主要的影響來自約翰?方坦,青年布考斯基在圖書館找到了他的小說《自問塵?!?,畢生受到該書影響。約翰?方坦的寫作充滿著徹底表達人性最真實的感受的勇氣,特別是文學中無人觸及的那部分。英國傳記作家霍華德?桑恩斯(Howard Sounes)在傳記《囚禁于瘋狂生活》一書中總結布考斯基的本質(zhì)特征是“誠實”(honesty),一種靈魂深處的坦誠。他的前輩海明威曾經(jīng)說過,“只要是真實的,沒有什么題材是不好的?!辈伎妓够盐膶W的真實開拓得更徹底,風格更突出。
布考斯基就是布考斯基。他不曾屈服于美國的社會規(guī)范,詛咒“美國夢”。與其他作家不同之處在于,他不那么關心政治、音樂、時尚、思想,更不想把自己打扮成進步思想的斗士。他的作品里沒有英雄和淑女。他的創(chuàng)作僅僅關注一個人掙扎于每天的普通生活。西恩?潘概括說,布考斯基寫的是“……平凡的靈魂在迷失的世界中的坎坷”。布考斯基不屬于任何流派。他也沒有參加過任何作家團體。他在生活中是loner(孤獨者),創(chuàng)作上也是loner。傳記《囚禁于瘋狂生活》的末尾,桑恩斯寫道:“布考斯基獨立于美國現(xiàn)代文學,難以歸類并且經(jīng)常被模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