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6 09:21:00 來源:北京晚報
網(wǎng)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忠厚的兄長
徐坤
莫言在全世界有很多粉絲,無論在英國使館按手印,還是過首都機場安檢,或者在西班牙醫(yī)院住院時……到處都能被讀者認出來。
近些年跟莫言在一起參加活動的日子里,不斷地近距離受教和受益。他是一個非常忠厚的兄長,行事沉穩(wěn),為人低調,清俊通脫,胸襟開闊,尊崇先賢,提攜后進。每次聽他講話,都有一種期盼:第一,他不說假話;第二,他特別會說話,談吐機智,幽默風趣,縱橫捭闔,舉重若輕,非常有智慧,不是一般的修煉,是洞若觀火、成仙成魔的那種道行。流傳最廣的是他兩年前在法蘭克福書展的演講,很有代表性。沒流傳下來的各種國內(nèi)外場合的交流對談,各種主持會議,接受采訪,坊間談笑,都很讓人愛聽,不經(jīng)意間,就很讓人長學問。
我自己也從他的點撥里十分受益。舉個例子說:那年在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演講,我輪到最后一個,時間不夠了,只能即興簡短說。效果還不錯,滿場有掌聲。莫言坐在臺下第一排,我見他坐而假寐,以為他睡著了,根本沒有聽。其實他句句都聽得真真的。下來后,只輕輕說了一句:回去整理出個稿子來。我立即明白了,回去后聽錄音記錄整理出講稿來。后來收入作協(xié)外聯(lián)部編的演講集里,傳播開去后,果然收到很好的反響。如果沒他這句話,可能我也就是現(xiàn)場耍小聰明,賣弄個小學問,講完就完了。
他就是這樣,對人,對己,修為自在,四兩撥千斤,達到很深的境界。
逢小人追罵樂之
王干
在我辦公室里,唯一掛著的書法作品是莫言寫的。不但因為喜歡內(nèi)容,也喜歡他的左手書法風格。
我和莫言的交往用得上“不打不成交”這句俗語。1988年10月,我在《讀書》發(fā)表了題為《反文化的失敗——莫言近期小說批判》,引起了一定的反響。后來知道,夏衍、王蒙等前輩也頗為關注,當然也引起了一些猜疑,以為我有什么背景。其實我當時年輕氣盛,有些和人較勁,比如大家說馬原小說好,莫言小說好,我就說他們有缺點。
在“批判”莫言之前,我寫過一篇《馬原小說批判》。馬原正火得不行的時候,這篇文章有潑涼水的味道。兩年之后,我在《文學自由談》上讀到馬原寫的《批評的提醒》一文,非常冷靜地反思自己寫作,說讀了“王干君的文章”,像被“槍擊中似的”,并感謝批評的提醒。這是我的文章發(fā)表之后,受到的最難忘的回應。雖然和馬原沒有謀面,但此番文字交往,認定該人是個大氣的人。
和莫言見面是個比較尷尬的場合,大約那篇文章發(fā)表不久,我去魯迅文學院組稿,沒想到莫言在那兒讀研究生班。在食堂里碰到了莫言,我有些想回避,沒想到莫言主動開口了:是王干吧,你那篇文章我看了,寫得挺好的。大家都說王干批評你,我嚇了一跳,一看文章,百分之五十一在表揚,百分之四十九批評,還是表揚為主。我松了一口氣,沒想到見面是這樣的結果。后來我寫文章繼續(xù)鋒芒畢露,沒想到碰到馬蜂窩,才知道作家并非都像莫言一樣大度。 之后又陸陸續(xù)續(xù)和莫言有些接觸,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春天在揚州召開的一次筆會,當?shù)卣钕M阅軌蚯叭ゲ娠L,時值第六屆茅盾文學獎評獎結果揭曉,呼聲極高而在初選時唯一全票的《檀香刑》落選了。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當然也出乎莫言的意料。因為揚州是我的老家,當?shù)毓賳T有我的熟人,讓我動員莫言前來。我沒把握,因為我除了寫過批評莫言的文字外,之后并沒有寫過他的評論。我就在電話里如實說揚州方面的誠意,也希望能去我的老家看看煙花三月的景致。他猶豫說,明天再定。第二天,他問我,還有哪些作家。他一聽名單就答應了。當時帶隊的中國作協(xié)的領導張健也很高興莫言能夠參加這樣一次活動。在揚州采風期間,莫言和作協(xié)的人配合得很好,《檀香刑》不幸落選的事好像沒發(fā)生一樣。
莫言近來愛上了書法,他愛寫大字,氣勢磅礴,但說實在的,還是能夠看出一些鋼筆字的痕跡來。現(xiàn)在很多作家愛寫毛筆字,但基本上是鋼筆字的放大,而硬筆和軟筆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我有一次在會上說到這個問題。2009年底,在一個飯桌上,莫言說用左手寫字了,我說肯定會比右手好,因為左手沒有那些壞習慣,并向他求字。第二天,莫言發(fā)短信給我,說你是客氣問我要字的,我寫好了。給我地址,快遞過去。我收到莫言的墨寶,異常喜歡,他左手書法果然沒有被污染,拙樸中帶著稚氣,像他的小說《透明的紅蘿卜》一樣,干凈、單純,帶著鄉(xiāng)村少年的渾樸。內(nèi)容也好:
不抓不撓
佛說遇蚊蟲叮咬忍之
我言逢小人追罵樂之
我用鏡框裝上,掛在辦公室墻上。
幸福的苦惱
蔣泥
莫言的電話有時很難打,他常常通宵達旦地寫稿、改稿。那些一氣呵成的長篇小說,都是在很短時間內(nèi)寫成初稿的,《豐乳肥臀》是90天;《生死疲勞》是40多天。工作量巨大,自然要全身心投入。
初稿寫成后,就是反反復復地修改。有時為書名,有時為細節(jié),有時為人物,斟酌、推敲、確定。然后轉給編輯。編輯在編發(fā)文稿時,會遇到問題,他也需進行解答或重新琢磨。
這是莫言處理文稿時的盡責態(tài)度。
這一點,我就深有體會。譬如我采寫他的長文《無盡的莫言》(拙作《天才的裂變》8頁)和《莫言的世界》(拙作《大師莫言》15頁),對莫言來說,并不重要,寫他的人太多,文章并沒有多少新意,但請他過目時,他仍一絲不茍,幫助訂正和修改。修改時他還做到為人著想,當面聊天時放開說的一些話,發(fā)表不宜,他主動刪去,是為愛護刊物編輯,不至于惹麻煩。
其他事情上的信件往來,他基本能做到有事必復、有諾必踐。
安徽省把每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之后的一個月,確定為“讀書月”,省委機關曾想請莫言四五月過去講一課,激勵大家閱讀經(jīng)典的熱情,這個意思好友傳給我,希望我代為咨詢他有無時間。我感到他時間上排不開,因為2013年初,香港的大學要請他秋天去講課時,他對我說自己太忙,容后再定。而且他不會年初就安排幾個月以后的活動。有的政治人物可能每個時辰、每一秒都掐著時間過,預先把一兩年內(nèi)的活動都安排了,莫言好像還沒有這樣的習慣,否則他怎么創(chuàng)作?
我轉達后,他很快回復,果然說自己上半年不想外出。2012年“世界末日”,他消耗太多,需要沉靜下來。
2013年6月6日,是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先生90大壽,香港的《明報月刊》想做一期特刊,為馬老慶壽,表彰他“一生為學術和翻譯努力勤黽工作”的可貴精神,需請莫言寫一點東西,沒找著他,便把任務交給了我,也要我轉達……
諸如此類,我這個不相干的、不愛給人添麻煩的人,碰見不下十次,都是想請他寫稿、訪談、講演的,全世界找他的人該有多少!
苦惱而低調的莫言,不得不公開表示,希望媒體少打擾,少關注自己。
但他的確已經(jīng)沒有辦法讓自己不受打擾。
獲獎以來,莫言參加的活動之多,可謂密集轟炸式。耗費他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讓他無法安于書齋,進行思考和創(chuàng)作。
5月中旬我曾回軍藝參加一次聚會,同學說幾天前他就在那里給作家班的學員講過課。再往前公開報道的活動就有兩次:5月13日,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成立,莫言出任中心主任,他參加揭牌儀式,并發(fā)表講演。5月15日,由北京大學和中國藝術研究院共同主辦的“科學與文學的對話”活動,在北大舉行,央視直播。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和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圍繞“科學與文學”,展開一場穿越55年的“諾獎對話”……
一旦大紅大紫,莫言多多少少就不是莫言了。這是他在小說里調侃和諷刺過的。
當然從其他角度看,名家以多種方式反哺社會,不正是其一份義務、一份責任、一份貢獻嗎?
這么一想,莫言的苦惱大概也算一種“幸?!卑桑?/p>
莫言
原名管謨業(yè),1955年生,山東高密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著有《紅高粱家族》、《酒國》、《檀香刑》、《生死疲勞》等長篇小說十一部,中短篇小說一百余部。并有劇作、散文多部。已被翻譯成20多種文字。2011年莫言的《蛙》榮獲茅盾文學獎。2012年10月,莫言因“魔幻現(xiàn)實主義融合傳說、歷史、當下”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補白
說不完的話
莫言
小時候,因為我喜歡在人前說話,曾讓我的父母十分擔憂。他們對我的所有教育中讓我最難忘的,就是在人前不要說話,尤其不要說實話。但我總是一出家門就把父母的教育棄置腦后,總是忍不住地把自己看到的新奇事兒和自己頭腦中萌生的奇怪念頭對人說,為此,我給父母帶來過許多麻煩,也直接影響了我自己的前途。我之所以小學未畢業(yè)就被趕出校門,就是因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實話。
等我拿起筆來開始寫作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應該向那些偉大作家學習,為自己起一個筆名。我回憶起父母對我的教導,于是就為自己起了“莫言”這樣一個筆名。如今,莫言已經(jīng)成為我正式的名字,我的原名已經(jīng)很少有人知道了。
中國人是很講究名字的。從人名上可以感受到很多時代的和文化的信息。近年來,許多人更是把名字看成是一個能夠決定自己命運的重要原因,許多專門起名字的小店也應運而生。我不相信一個名字能有那么大的作用,但還是相信名字對人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我每當想起自己的這個名字,就會回憶起故鄉(xiāng)和童年,就會產(chǎn)生一種急于訴說的強烈愿望。事實也是這樣,雖名為“莫言”,但卻成為一個滔滔不絕的訴說者。用筆來訴說,也用嘴巴訴說。仿佛我童年時期因為被壓制而沒有說完的話,終于得到了盡情傾吐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