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本30年暴漲8萬倍有何玄機?
“上世紀70年代一本練習題,一碗綠豆湯,高考花費5角錢。2011年高考前請一對一補課、訂營養(yǎng)餐,租學區(qū)房花費4萬元……” 最近網上熱傳的“高考成本變遷示意圖”顯示,從5角錢到數萬元,這不僅僅是高考成本的變遷,更是心態(tài)玄機的變化。
這是一條股票線還是一條無止盡的水漂線,到底誰來為此買單?
最初,高考是不算消費的,正常的讀書,正常的考試。哪怕當時的高校錄取率不到20%,但上世紀70年代的考生及其家長們,大都淡定平和地對待著這樣一個人生岔路口,平淡無奇。80年代的考生及家長,對高考的重視程度,至多體現在一套好文具或一支好鋼筆。90年代的考生媽媽們已開始注重高考這件事情了,但依據當時的條件,也無非是燉個雞整點補品。但至此,高考作為消費的概念,漸漸萌芽,并在此后十多年里,開枝散葉,發(fā)揚光大,并最終形成一個產業(yè)。這個產業(yè)包括各種保健品、補腦液、高考補習班,也有包括文廟里的天價頭香、方術道士們開發(fā)的各種所謂高考吉祥物,這些打著高考經濟招牌的種種業(yè)態(tài),真真假假的,卻真真實實地擠壓著家長們的錢包。
這樣的大尺度花銷你傷得起嗎?背后到底有何玄機?
從1990年的280元,到今年的10萬多元,22年高考成本漲了300多倍,當然這其中有很大的物價上漲因素,然而換一種算法也可以說明問題。和成本同時上漲的還有高考錄取率,資料顯示,上世紀90年代,高考錄取率在20%左右,高校擴招之后,大學生早已經不是當年的鳳毛麟角,今年的高考錄取率達到80%以上,大學越來越好考了??墒菫槭裁锤呖紝σ粋€家庭的精神和物質壓力反而越來越大了呢? 不少家長中年人說:“我們當年并沒有抱著孩子一定要考上大學的想法,因為大學生畢竟是少數,落榜之后會找其他的出路,只要努力就能養(yǎng)活自己。家有考生不會搞得草木皆兵?!笨扇缃瘢@種淡定心態(tài)在如今的家長中間,早就蕩然無存,“過去總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在雖說這橋已經寬多了,但是一旦沒過去那就是沒出路,大學畢業(yè)都找不到工作,更別提連大學都沒考上的?!蹦撤N意義上,當下高考,不過就是一場決定他們繼續(xù)接受再教育權的考試。這種考試,事實上已簡單化至“只是決定他們去哪里上大學的一場考試”。但人們的逆向重視,投入的精力和財力的程度,卻達到不可理喻的地步。其根源就在于,大幅度增長的錄取機會,并沒有帶來大幅增長的教學質量和畢業(yè)競爭實力,文憑的含金量不升反降,造成家長和考生們在高考前,產生選校機會的恐慌。
在中國家長中已成為快速蔓延的社會病。對獨生子女過高的期望、對孩子未來的擔憂、競爭不斷加劇的就業(yè)環(huán)境,刺激著家長對高考的無底線投入,高考最終成了一場愈演愈烈的“軍備競賽”,家長仿佛只有不斷掏錢才能安心。在未來的日子里,高考成本還有多少上漲空間,誰也說不好。數以萬計的父母們,用這種不計成本的投入心態(tài),除了為那些聰明的商家提供高額利潤外,另外的一大作用,就是給孩子們增加無形的壓力。這種壓力,使孩子們根本無法淡然處之。雖然有關部門一再呼吁,讓孩子們放寬心,不要把高考成績當成唯一的人生選擇。但這些話,究竟是應該給承受壓力的考生說,還是給制造壓力的家長和社會說,這恐怕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舉國關注的高考已經開始,關于高考消費的問題卻還在繼續(xù),面對著日益升溫的高考消費,不管是學生,還是家長,最好都保持一個理性的態(tài)度,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面對高考以及高考后的生活。
如果說鄉(xiāng)村中學的高中生,到了臨近高考的時候,想辦法改善生活還有必要的話,那么對于都市生活的孩子而言,根本就沒有這個必要。城市里的孩子平常的生活水準就較高,營養(yǎng)足夠了,即使高考,也最多適度改善一下口味,根本沒有必要特意大補。突然之間提升飲食水準,可能還會引起身體不適,因此照常就成。越是臨近高考,甚至在考試期間,各種叫賣資料的聲音也就越大,一些人為了獲得更好的成績,往往不惜重金購買所謂的“絕密”資料,最終的結果自然是上當受騙了。已經到了高考時了,復習應該結束了,不要指望借助資料短短幾小時提升,那樣只會花錢,沒有效果。
高考之后,才是不少學生徹底放松瘋狂的時候。家長看著孩子們辛辛苦苦那么多年,也通常會比較寬容孩子,基本上是要錢給錢,想玩就玩,實際上這并不是一個理想的消費方式。在高考之后,不管孩子是打算和朋友天天聚餐唱歌,還是出去游玩,都要有一個度,因為人從繃緊的狀態(tài)一下子驟然輕松下來,就會很容易通過花錢來滿足空虛,這樣不利于孩子消費性格的形成。當然,對于孩子想要購買某些電子產品,或者其余的產品,家長應該讓其有個合理的消費規(guī)劃,如果孩子的確有興趣并且消費理由和消費尺度把控合理的話,還是可以滿足的。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家長借錢都要讓孩子們玩得開心痛快的做法。
高考過后,各類招生騙子又開始活躍起來了。家長們大都是望子成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哪怕花錢也想讓孩子上好一點的學校。招生騙子就是利用家長這樣的心理,聲稱自己有關系,能夠幫助學生在成績不達標的前提進入一些好學校讀書。每年這樣的騙局都要發(fā)生無數起,希望家長們要理性,只要孩子成績好,基本上還是會被好大學錄取的,根本不需要花錢送禮去打通關系。
為了孩子花錢,當然是應該的,但是花錢也應該有個度。西方國家,不少孩子讀大學都是自己賺錢支付學費和生活費,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感,這點或許值得中國家長在高考消費時借鑒。最后真心祝愿高考中的孩子們考出佳績,也算為自己的“高消費”有個交代。
姬鵬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