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紐曼: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應謹慎推進
“中國政府為保證銀行的盈利空間,通過控制利率水平來保證穩(wěn)定的息差空間。但是,上周中國央行也開始允許利率在一定程度內有所浮動。這種小范圍、漸進的利率市場化舉措是有益的,利率市場化一次性完全徹底放開并不實際。
徹底放開后,息差空間因競爭而劇烈收窄,從而迫使銀行轉向更為高風險的業(yè)務領域。比如在美國和英國,利率市場化的環(huán)境中,銀行傳統(tǒng)息差業(yè)務利潤空間非常小,銀行從事存貸業(yè)務無利可圖,此刻銀行自然會去開發(fā)一些新的盈利渠道,但新產品或業(yè)務通常具有巨大的風險?!?/font>
盡管出任深發(fā)展董事長期間謹言慎行,但已卸任兩年的法蘭克·紐曼顯然既富有智慧又洞悉世事。
作為在美國政商兩界均有建樹的精英人士,法蘭克·紐曼此番回到深圳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帶來了他的最新著作《六大迷思困阻美國經濟》(Six Myths That Hold Back America)。此書中,紐曼對過往10年以來困擾美國以及中國之間的一系列認識誤區(qū)進行了探討。
紐曼認為,歐元區(qū)危機的本質與基礎制度設計相關。歐元區(qū)需要擺脫困境,一方面要解決區(qū)域內貨幣政策獨立與各國財政政策分立的問題;另一方面還需要極盡可能擴大政府支出刺激經濟增長。
“很多歐洲國家的失業(yè)率是非常高的,年輕人的失業(yè)率高達50%。目前西方和東方世界的最大不同在于,面臨危機時中國政府愿意擴大政府支出,而歐洲多數(shù)國家都在討論如何削減政府支出。”紐曼坦率地說。
對于中國央行近期推動的利率市場化舉措,紐曼亦結合自己在美國財政部的親身經歷,認為利率市場化必須謹慎與漸進。在銀行與實體經濟的利潤關系上,他亦帶來了獨特思考。
美國并未依賴“亞洲美元”
證券時報記者:美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亞洲等國家的資本輸入,進而彌補因強勢美元所形成的貿易赤字,以形成國際收支平衡。因此輿論都覺得,美國在依賴亞洲國家的“美元”資金。但您的觀點卻截然相反,為什么?
法蘭克·紐曼:這是外界極易誤解的一個問題,解釋起來也很簡單,就是美元從未外流過。這是美元的本質所在,因為它是美聯(lián)儲發(fā)行的貨幣供應,是美國所有銀行賬上美元的總和。也就是說,美國銀行體系之外是不存在美元的。這和中國的貨幣供應一樣,中國央行將銀行體系內所有人民幣加總,就形成了人民幣總量。
但為何會有“亞洲美元”一說呢?這僅僅是因為在美國銀行體系內美元的賬戶所有權發(fā)生了變化。舉個例子,比如沃爾瑪在中國市場進行原料采購,其銀行賬戶設在紐約花旗銀行,向中國出口商購買100萬美元貨物后,它會向花旗發(fā)出指令,要求花旗從自己賬戶中提取100萬美元,轉入那個進口商在花旗開設的銀行賬戶內。
所以,這筆美元還留在紐約的花旗銀行,并未離開美國,甚至連紐約都沒有離開。同樣道理,這筆美元即便轉入了一家中資銀行,但結匯后美元實際上還是回流到了美國銀行系統(tǒng)內。其中變化的,只是賬戶所有人的改變。這就是問題的答案。
人們之所以會產生錯覺,是因為傳統(tǒng)思維慣性地將貨幣形態(tài)視為紙幣。紙幣狀態(tài)下,人們可以將資金從一個國家?guī)У搅硪粋€國家。但如果有100萬美元現(xiàn)金,我們也不可能將其從美國帶到中國,僅需銀行系統(tǒng)在賬戶之間劃撥即可。所有美元賬戶劃撥都發(fā)生在美國本土,正如所有人民幣賬戶劃撥都發(fā)生在中國本土一樣。
證券時報記者:如果美元持有人選擇將其兌換成其他貨幣并匯離美國,這會造成資金的外流嗎?
法蘭克·紐曼:不會,美元仍然還會留在美國。舉個例子,假如沃爾瑪在中國的供應商希望將美元兌換成歐元,結果找到一個德國公司愿意接受美元。接下來的情況就是,中國供應商向花旗紐約分行發(fā)出指令,將賬上美元打入德國公司在花旗公司的賬戶,并接收德國公司打入的歐元資金。整個業(yè)務流程完成后,美元還是留在了紐約。只不過這一次,同樣一筆美元的主人成了德國公司。
相關新聞
更多>>